中国扇的起源与文化,中国扇博物馆

扇是夏日纳凉消暑的用具,形制主要包括屏扇与折扇两类。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夏代之前,或虞舜时期。早期流行的长柄扇主要是贵族出行的用具,自持的短柄扇才具有今日扇子的含义。秦汉以降,团扇出现,成为扇的基本样式。北宋折扇从日本传入,因其开合自如,在明代出现广泛的制造和使用,成为与团扇平分秋色的扇型。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扇子除了引风纳凉外,还与社会政治、民俗风习、艺术创作,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承载人们观念和情感的载体,并由此发展出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扇文化。制扇工匠们精益的技艺与巧妙的设计,加上文人艺术家的绘画题词,使小小扇面融万千气象于咫尺之间,韵味绵长,格调高雅,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一颗耀眼的明珠。

第一单元:中国扇的起源与历史

1•1:早期的扇
远古的人们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等需要,对植物或羽毛进行加工,应该是扇起源最可能的途径。然而,这种说法既没有实物佐证,也缺乏文献记载。中国有关扇的最早记载是舜帝作“五明扇”。到殷周时期,出现了用野鸡尾羽做成的 “雉尾扇”。这些都属于长柄扇,主要用于贵族出行遮阳纳凉,并出现在宫廷的仪仗中;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自用的短柄扇见于记载,包括竹便面和羽毛扇。

1•1•1:长柄扇
长柄扇并不是持扇者自用的,而是奴婢仆从侍奉主人的工具。长柄扇最重要的功能是障蔽尘日,故又称之为“掌扇”或“障扇”,成为权贵们出行时“障面”的工具。由于长柄大扇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显示贵族和帝王威仪的仪仗器物,直到明清时期才退出历史舞台。

1•1•2:羽扇和竹箑
短柄扇主要由持扇人自用,因其便捷、小巧,具有“引风逐暑”等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先秦时期的短柄扇,主要有羽制和竹制两种,所以有“扇”和“箑”(shà)两种不同的称呼。前者是指用羽毛制成的扇,故“扇”字从羽,后者则是指用竹制成的扇,故“箑”字从竹。另一说,“扇”和“箑”不同称呼因方言所致。团扇时代降临后,羽扇和竹扇依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团扇共同构成了屏扇系统。

1•2:团扇时代
到汉代,一个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是,偏在一侧的扇柄开始移到中间,成为以扇柄为中轴,竹木为架,左右对称,形似圆月的屏扇。当人们用丝绸作扇面时,这种扇被称为“纨扇”,由于它多为圆形,也称“合欢扇”或“团扇”。对称式屏扇出现后,成为中国传统风格的扇型,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折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人们通常将各类屏扇统称为团扇。中国扇进入团扇时代。

1•2•1:团扇
团扇以竹木为架,扇面配以素白色的绢、罗、纱、绫、缯等,相传出于西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2~公元前7年)。当时有“齐纨楚竹”之说,即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的团扇是最好的。唐宋时期,团扇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细,古人曾用“毫芒”形容竹篾丝扇骨,用“蝉翼”来比喻团扇的轻纱。扇柄制作选料也十分讲究,多用雕漆、白骨、象牙、名竹为柄料。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纸面团扇也流行起来。

1•2•2:团扇外传日本
公元7世纪初,日本执政的圣德太子(574~621年)数次派出遣隋使,团扇很可能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北宋时期,团扇作为工艺品开始向海外输出。从当时泉州港出口的商品中,就有书画与团扇。团扇传入日本后,一直为宫廷贵族所独享,直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的庶民百姓使用。不久,日本已能因地制材进行模造,并于8世纪末开始向邻国输出。

1•3:折扇时代
关于折扇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折扇是在中国发明的,依据是.《南齐书》上记载司徒褚渊入朝时携带着腰扇。胡三省在《通鉴》中解释说:“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表明南齐(479~502年)时中国已有折扇。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折扇首先在日本发明,北宋初年传入中国。到了元代,团扇式微,折扇以其易于折合,携带方便,逐渐受到人们欢迎。明永乐年间由于皇室倡导,折扇逐渐取代团扇成为扇子的主流。

1•3•1:日本折扇的起源:桧扇与蝙蝠扇
日本的折扇至迟出现在公元八世纪中叶,很可能是在朝笏(h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从材质上看分为板扇(桧扇)与纸扇(蝙蝠扇)两类。最初发明主要用于宫廷馈赠,江户时代以后开始作为具有实用性的纳凉工具流行于社会中下层。

1•3•2:北宋年间折扇传入中国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日本奈良东大寺名僧奝(diao)然入宋献书。宋雍熙三年(986),奝然满载太宗所赐经书佛像踏上归途。数年后,奝然遣弟子嘉因、祈乾等人向宋太宗上表称谢,并献宝物多种。据《宋史•日本传》所录礼单,其中包括金银莳绘扇筥一合,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奝然谢表署“永延二年岁次戊子二月八日”,据此推断,日本折扇始传中国不晚于北宋端拱元年(988)。折扇也经由朝鲜传入中国。日本折扇传入朝鲜后,在朝鲜被模造。北宋熙宁七年(1074),朝鲜使者来华时,带来了一种用鸦青纸作扇面的折叠扇,上面画着人物、动物和花鸟。

1•3•3:明清折扇的流行与仿制
虽然折扇在宋代已传入中国,并出现了模制,但真正流行,却是在明代。永乐年间,朝鲜进贡折扇,明成祖朱棣被其卷舒自如的特点深深吸引,命令工匠依样仿制。在皇宫的带动下,折扇很快普及到民间,成为夏季不可缺少的纳凉用具。到明代中、晚期,折叠扇风靡一时,大有取代团扇之势。四川荣昌和江浙一带成为折扇制造的中心。清代折扇业也颇为发展,杭州扇业尤为引人注目。

第二单元:中国扇文化

2•1:扇与社会
从中国的古代文献看,扇的问世首先是出于社会政治的需要,这就注定了扇承载社会职责的使命。在很长的时期,扇是宫廷礼仪的组成部分。同时,它还被赋予超自然的能力,成为法术用器。扇的类型与使用方法因职业与身份的不同而各异,使扇成为反映人们社会地位的身份象征。在中国,扇因与古代女性的亲密关系而受到艺术家的格外关注。

Related Post

2•1•1:等级与权威的象征:“仪仗扇”
扇子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在显示贵族帝王威仪的仪仗中,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礼制性政治的组成部分。长柄扇不仅为出行的帝王障尘蔽日,也具有保证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轻易露其颜面,修饰其威严的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仪仗扇在使用数量、规格以及质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等级区别,不仅是统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成为朝廷的卤簿要器。

2•1•2:超自然的力量:神话与宗教中的扇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信仰中,扇子不仅被赋予驱邪逐妖的功能,也被视为力量的象征。扇的这种性质成为中国扇文化重要的内容,出现在口传艺术和文学作品中。

2•1•3:美人遮面:扇与中国古代女性
在古代中国,扇与女性具有一种独特的情缘。中国古代女子赋予扇子更多让人遐想和创作的空间,扇也成全了中国古代女子生活世界的缤纷。扇之所以成为女性所喜爱,并因此而演化成一种心灵的寄托和依赖,除了团扇本身所特有的轻柔、飘逸外,隐秘在其中的文化内涵也是重要的原因。它是一种包容在古代中国多元文化中才子佳人式的忧怨文化,在后代诗词中,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古往今来的画家和诗人们借助扇子来表达女性的喜怒哀乐,诠释女性的命运,不断丰富扇文化的内涵。

2•1•4:人生道具:扇与社会身份
不同的扇及其不同的使用方式,通常反映出使用者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特征:团扇为大家闺秀所用;宫扇用作仪仗,显示帝王、王妃至高无上的地位;蒲扇为农妇、仆妇、媒婆、轿夫所用;英俊小生拿把书画折扇,显得文雅潇洒;大花脸李逵摇动大折扇,威武中又有几分斯文;而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则是沉着,机智,智慧的象征。

2•2:扇与生活
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首先是作为“凉友”的身份出现的。但除此之外,扇还担当着作为爱情和友谊使者的身份。虽然扇经常作为君王惠赠臣子的礼物,但在士人之间赠送扇子,通常蕴含着鼓励奉扬仁义之风的寓义。在一些地区,扇也是对死难的亲人的一种慰藉。

2•2•1:“却扇仪”:古代婚礼中的扇
中国历史上有新娘用扇蒙面的记载。在盖头出现之前,扇子曾一度在女子出嫁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女子出嫁时要以扇遮面,在婚礼上才能移扇露容,称为却扇。这种习俗在南北朝时已经形成,至唐代依然流行。所以,“却扇”有可能就是后来“盖头”的前生,可见却扇之风俗还是当时婚礼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式。

2•2•2:奉扬仁风:作为礼物的扇
在中国古代,扇子常用于君臣之间的赏赐。从唐朝起,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礼品。折扇的盛行也与宫廷以扇为赏赐的礼节有关。在江南的一些农村,端午节亲友间有相互馈赠扇子的习俗。扇也是文人雅士间的赠答之物。由于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物品,常年相伴,渐成心爱之物。所以,以扇相送,成为一种珍贵友谊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通过以扇为媒介传递的友情。

2•2•3:哈尼族丧葬扇舞
在一些民族,扇还承担了送别亲人,寄托哀思的功能。例如,在哈尼族的丧葬扇舞中,身穿白衣的舞者手持羽毛扇翩翩起舞,成为丧事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2•3:扇与艺术
自折扇在中国流行以来,不仅成为工艺家施展才艺的天地,而且与中国文化结缘,成为文人、画家题诗作画,进行艺术创作的天地;同时,扇也登上了戏剧舞台,成为表演艺术家借以表情达意的道具。

2•3•1:扇子与书画艺术
扇子一经文人和画家之手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早期扇面多为书而不画,随着宋代文人画的兴起,书画共扇的情况开始多起来,最终发展到诗、书、画、印同扇子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扇文化。明清以来文人雅士尤喜在扇上题字作画,“明四家”、“清六家”、“清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到近代的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都有大量的扇面作品传世。书画扇面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耀眼的“别体之作”。

2•3•2:扇子与表演艺术
《巴渝舞女舞》是一种扇舞,表明扇入舞蹈在汉代已经开始。唐代受西域影响,舞蹈繁兴,其中许多舞都以扇作为道具。宋代以降,扇子作为道具开始进入戏曲,到明清时期成为戏曲舞台不可缺少的传神之物。传统戏曲中,扇子的种类繁多,式样不一,其中折扇用途尤其广泛,生旦净丑均可使用。

中国扇博物馆
中国扇博物馆是由杭州市政府出资建设的三个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之一。馆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临规划小河路,东至桥西直街,南至通源里,北接同和里(三大场馆位于同一位置)。

博物馆功能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把博物馆打造成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杭州特色、运河特色的平民化国家级博物馆,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

馆内有个明清扇街,设立了玻璃视觉解说系统,站在展示折扇的陈列橱窗前,玻璃面受到感应,会投影出相对应的解说词;同时,博物馆还用上机器人解说,有人路过,传感器就能检测到,打扮像扇店工作人员的机器人就会来招呼。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