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杭州市

Originally posted 2018-07-11 02:46:10.

中国丝绸博物馆(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位于杭州西湖,是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该馆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博物馆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及文化,其基本陈列包括序厅、历史文物厅、蚕丝厅、染织厅、现代成就厅等五部分。

中国丝绸博物馆环境优雅,建筑风格柔美飘逸,馆内桑园染草,小桥流水,让人们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风光。馆内还设有颇具各具特色的丝绸商场、锦绣廊、经纶堂高端定制等,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中国丝绸博物馆不仅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以丝绸为主题的纺织服饰专题博物馆,而且将建成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主题展馆,成为宣传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窗口。

历史
1987年12月28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奠基动工。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全国文博界、丝绸界、港澳同胞及海外友人的相助,共花费2000余万元,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1997年,陈列在原有的基础是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序厅、历史文物厅、民俗厅、蚕桑厅、制丝厅、丝织厅、印染厅、现代成就厅压缩为:序厅、历史文物厅、蚕丝厅、染织厅、现代成就厅。

2000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中国丝绸博物馆成立了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全面开启了纺织品文物鉴定保护工作。

2003年,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进行全面调整。

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评定批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2012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建馆二十周年,馆内陈列进行大型改造,基本陈列设置了“中国丝绸的故事”“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和收集纺织品信息的“新猷资料馆”。馆内还设有临展厅,举办各类临时专题展览。

2014年8月,中国丝绸博物馆改扩建项目作为《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省本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对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整体改扩建建设,扩建后总建筑面积将达24635.6平方米(其中地下9700平方米),扩建部分包括时装馆、藏品楼及贮藏、设备、停车等公共设施。

展厅
序厅:序厅的造型是一座高耸于大厅中央的宋代提花织机模型。这是所知最早的提花机型。序厅的左右两壁分别是丝绸年表和丝绸之路的展示图,后壁则直观地概括了中国丝绸性能和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成绩。

历史文物厅:集中展示了五千年丝绸文物的精华,厅内恒温恒湿的环境,为娇贵的丝绸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历史文物厅按时代分为两个厅:一厅主要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到宋辽元时期丝绸发展的历史;二厅则专门展示明清丝绸皇家传世珍品及考古出土实物。

蚕丝厅:主要展示蚕的自然属性,采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闭式陈列,通过“神奇的变化”、“家蚕最爱吃桑叶”、“蚕体的奥秘”、“蚕茧”、“蚕丝”、“美丽的吐丝昆虫”、“蚕农的家园”、“蚕桑利用”等八个方面揭示从蚕到丝的奥秘。以桑、蚕、蛾标本与色泽艳丽图板为主要展陈手段,采用多媒体形式,安置了数台触摸屏来展示蚕选择桑、蚕结茧过程、蚕器官及蚕乡蚕俗。

染织厅:以丝绸的织造、染色工艺为主线,以织具模型形象生动地让观众了解中国古代丝绸染织生产过程。展览分“工艺流程”、“丝线加工”、“机杼原理”、“织机脉络”、“染色体系”五部分。此厅还设立“学习园地”展区,观众可在此动手制作丝绸工艺品,切身感受丝绸手工制作。同时在多媒体上安装“ZIS素织物计算机设计系统”,观众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织物组织和织物图案的设计。

现代成就厅:展示了建国五十年来中国在丝绸生产、科研和对外贸易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还有以丝绸为载体制作的各类工艺品和一些丝绸新品。

丝绸厅:陈列分“前言”、“丝绸的起源与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三部分讲述丝绸的发展历史和绚丽多姿的织染绣品。即“丝绸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起源与初创——创新与成熟——融汇与发展”子单元的展品与图板的有机结合,展现中国丝绸五千年发展史的三个重要阶段;“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分“形形色色的丝织品种——五彩缤纷的印染织物——美轮美奂的丝绸绣品——寓意丰富的丝绸纹样”四部分,通过展示绫、罗、绸、缎、锦等历代织绣精品、明清官营织造匹料及丝绸品种的组织结构放大模型,并安置织物观察台和“绣房”场景,直观地向观众解答什么是绫、罗、绸、缎,什么是织、染、绣。

丝绸之路连廊:通过大型古代丝绸之路地图和丝路出土的汉唐织物珍品的展示,再现了草原陆路丝路、海上丝路等四条丝路的具体走向及新航路开辟后的丝绸之路和它们所带来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弥补丝绸之路内容在静态场景的不足,制作了丝绸之路DVD录像片,并在展区中开辟小放映室播放该片。

服饰厅:分“遵神循礼——锦衣绣服——家常日用”三部分,以丝绸服饰与历代微缩服装人物模型、图板、象征性复原场景相结合的形式,诠释丝绸在古代社会的功用,展现战国至清代流行的袄裙袍服、补服、龙袍等宫廷华服和家常日用绣品。

织造坊:全开放式陈列厅,以织机的现场操作表演为主,展示仍在生产的民族、民间织机及复原的古代织机。按复原织机、江南染织、少数民族织机为主题来安排13台种类各异的织机。

Related Post

新猷资料馆:新猷资料馆是以蚕桑丝绸界前辈朱新予和蒋猷龙两位先生命名的纺织信息中心,展示现代纺织面料样本、珍贵纺织人物档案和蚕桑丝绸史、染织服装史、纺织考古、丝绸之路相关的有历史价值的中外报刊书籍、音像资料,同时利用现代技术记录、整理,为纺织科研提供图情信息服务。

馆藏
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藏有自新石器时代起各朝代与丝绸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民族文物和现代文物。

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藏有自新石器时代起各朝代与丝绸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出土于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织物、北方草原的辽金实物、江南地区的宋代服饰、明清时期的官机产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织物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民族文物和现代文物。

文物 
北朝时期绞缬绢衣:此展品为北朝时期文物。长192厘米,宽72厘米。此件衣服呈褐色,交领,袖子为喇叭形的大袖。面料是平纹绢,用绞缬的工艺染出黄色小点纹。绞缬又称扎染,在北朝开始流行,而保存如此完整的北朝女服尚不多见。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唐朵花纹蓝地蜡缬绢:此展品为唐代文物。长78厘米,宽51厘米。蜡缬的源头似乎不在中国,新疆民丰尼雅东汉墓出土的一件蜡染棉布,其图案充满了异域风情。蜡缬传入中原后,到唐代时已经发展成为与绞缬、夹缬齐名的三缬之一。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唐立狮宝花纹锦:此展品为唐代文物。长46厘米,宽29厘米。花卉环中的动物纹样创自唐代初期,称为陵阳公样,是典型的将西域传入的团窠联珠环内的动物纹样与中国审美的花卉纹样相结合的产物。此件织锦采用辽式纬锦,而且其纹样已带有自由的写实风格,应是陵阳公样在唐代晚期流行的典型代表之一。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清末红缎地彩绣肚兜:此展品为清末文物。长62厘米,宽45厘米。肚兜用银链系挂,大红色缎地,绣有一条小船,船上为一对男女,这样的题材在别的器物上也有出现,一般认为是“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掌故。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元代菱地飞鸟纹绫海青衣:此展品为元代文物。衣长119厘米,袖长224厘米。该衣右衽交领,窄袖、宽摆,构造特殊。其肩部有一开口,天热时手臂可由此伸出,而两只长袖可在衣服背后反扣。因此,此袍在离领子14厘米的后背钉有一纽,而两袖离袖口16厘米的地方各有一个襻。袍服后襟的右边开衩长33厘米,以便骑马。袍服的左右肩有刺绣的纹饰,所用针法为钉金高绣,即在衬物上进行钉金绣,最后形成一片凸起的纹样。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清紫色马面裙:此展品为清代文物。裙长105厘米,腰宽95厘米。此裙面料采用紫色皮球花纹暗花绸。裙摆及马面采用几种不同的花边勾出形态,底边则由蓝缎打细褶而制成。腰头使用白色棉布,有白头偕老之意。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元纳石失靴套、六出地格力芬花绫裤:此展品为元代文物。这对靴套面料是一件纳石失织金锦,一个循环内有三行纹样。裤腰上有四个蓝色绢制成的襻,且腰部靠右位置的里面有皮革残留的痕迹,可见当时该裤子的腰部可能是用皮革作衬。腰带也是用蓝色绢作做成的,且带上还有用于系靴套的蓝色丝带。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清末缎地彩绣戏出十团褂:此展品为清末文物。衣长90厘米,袖长116厘米。草绿色百蝶纹暗花缎为地,彩绣花卉、仙鹤、孔雀、蝴蝶纹以及十个团窠的戏出人物故事纹。褂的形制为圆领对襟,两边开禊,开禊处饰有如意云头。领、开禊、袖头为白缎彩绣,图案也为花卉、仙鹤、孔雀等。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组织
中国丝绸博物馆下设馆部、办公室、社会教育部、陈列保管部、技术部等部门。200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评定批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
2000年10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挂牌成立,是该领域的权威机构。下设鉴定、清洗消毒、修复、染织工作室和资料室,接受全国各地出土及传世纺织文物的科学研究、鉴定测试、保护修复、仿制复制等,提供各种相关资料并培训专门人才。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2010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研究方向为纺织品文物保护,设立了分析测试室、保护技术研究室、修复技术研究室和传统工艺研究室等研究单元,并设立资料信息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材料研发、资料研究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活动
从2011年起,每到年末,中国丝绸博物馆都会配合年度时尚回顾展,开展手工编织教学活动。举办该活动的目的就是倡导大家回归传统。

2011年8月26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丝府寻遗活动。由钱报读者和杭州娃哈哈小学的同学组成的夏令营队伍分别参观了杭州蚕学馆遗址,都锦生故居,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碑林、杭州绸业会馆等文化景点。

2012年6月,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百年旗袍展,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主办,共分为 “推陈出新——旗袍的起源”、“历久弥新——旗袍的流变”、“中西合璧——旗袍的新语”、“妙手天成——旗袍的工艺”和“风华永恒——旗袍的今天” 五个单元,110余件旗袍展品有晚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旗袍,也有新近制作的作品。

2015年1月17日,《筑梦——2014时尚回顾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本届展览共展出100余件产品,包括大师名作、新秀力作、品牌季度主打服饰、年度流行面料等,从“净界寓言”、“狂欢之巅”、“印象纤维”、“时光漫步”、“守艺之港”等5个方面综合梳理了2014年度中国的时尚之旅。

学术
中国丝绸博物馆设有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2000年)和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09年),致力于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专项2项、国家文物局课题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出版项目3项、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5部,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批准发明专利8个,制定纺织品文物保护行业标准3项,已成为国内纺织品科技保护主要研究机构。其中,《东周纺织织造技术价值挖掘与展示一一以出土纺织品为例》荣获2009年文物保护科学和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荣获2009年文博图书最佳工具书,《中国丝绸通史》获2006年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07年中国出版政府奖。

荣誉
中国丝绸博物馆被评为省、市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众多的国内外朋友和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并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国外元首。

2004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完成了基本陈列和馆区环境的整体改造,馆内的基本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