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见区,京都市,近畿地方,日本

伏见区是构成京都市的11个行政区之一,位于京都市的南部。位于京都市东南部的伏见区,于昭和6年由伏见市、深草町、醍醐村等9个市町村和京都市的合并、编入而诞生,昭和25年将羽束师村、久我村编入淀町,一直延续至今。伏见区是京都市内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区内有桂川、宇治川等主要河流,自古以来以伏见港为中心作为水运据点繁荣发展起来。正如过去所表示的“伏水”一样,这里以优质地下水丰富而闻名,利用地下水,酿酒业发达,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生产量著称的伏见的代表性产业。

另外,农业也是耕地面积市内第一,生产大米、蔬菜、花卉等,对市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起着很大的作用。古时候,在京都盆地中,水稻耕作最早开始,稻荷神社的总本部伏见稻荷大社是由渡来系豪族秦氏创建的,在安土桃山时代丰臣秀吉结束一生之前,作为一个大政治城市,伏见城和大名宅邸群在桃山以西在宽广的淀川沿岸的低地上,形成了以主线为轴的城下町•伏见。

德川幕府初期,伏见城下设置了最初的银座,德川家康到三代家光的将军宣下也在伏见城举行,是幕府的政治据点。到了昭和初期,这里还设置了独立的港口。幕府末期,以坂本龙马为首的讨伐幕府志士们活跃的地方也广为人知。

与京都之间的街道和高濑川连接,明治时期鸭川运河和铁路也提前开通,从各地运来了物资到京都,酿酒等产业也很兴盛。1931年编入京都市之后,周围的市区化不断发展,“京都郊外”的色彩也愈发浓厚。除了深草、伏见之外,区内还包括作为城下町而繁荣的淀、醍醐寺所建的醍醐等地区。西部和南部是淀川水系的低地,中央是从东山开始延续的稻荷山和桃山丘陵,东部的山间部一直延续到滋贺县境内。

并且,在以油小路道路沿线为中心的“乐几进都(高度集成地区)”建设先进的创造都市,京都高速公路,第二京阪道路全线通车等,伏见区作为创造京都新活力的地区,期待着进一步的发展。

历史
在京都市的11个区中拥有最大的人口,平安时代贵族的别墅地和天正时代以后的武家宅邸所在地桃山丘陵现在也作为住宅地被利用,但是大部分桃山御陵的广大绿地被扩大,成为用于造酒的丰富的伏流水的水源。一方面是继承了城下町传统的商业据点,另一方面又有着向京都市中心部和大阪方面的住宅城的性格。

另外,伏见城所在的桃山地名是织田丰臣政权时期的时代区分“安土桃山时代”、其文化“桃山文化”等称呼的源头,从江户时代的《伏见鉴》发行以来就固定并广泛使用。

古代
从桃山丘陵各地发现的海螺化石来看,太古的伏见被认为是大阪湾浸入其中的。另外,在深草谷口町,从伏见人偶使用的粘土采集场中发现了约50~60万年前东洋象的臼齿,在小栗栖发现了前脚的骨头,说明了亚洲大陆和日本是陆地相连的。

深草地区是京都盆地中最早开始水稻耕作的地方。位于稻荷山西南的深草弥生遗迹出土了大量出土文物中混杂着锄头和锄头等多种木制农具,使用了阿拉斯加和无花果等坚硬的木材,为了制作精致的木器,人们认为铁器已经被使用了。在从深草弥生遗迹向西约2公里处的鸟羽离宫的发掘现场,从弥生时代开始就发现了飞鸟•奈良时代的大村落遗迹。进入5世纪后,在稻荷山西山脚,有仁明陵北方古坟,番神山古坟等前方后圆坟,在大岩山南麓建有黄金冢1号坟,2号坟,由此可知存在着统治伏见一带的首长。公元6世纪,在我的家族中有一个叫“弥生”的古坟。

平安时代
在万叶集第9中吟咏的风光明媚的伏见桃山(指月之丘),橘俊纲在延久年间(1069~74)经营山庄的时候开始,伏见的名字就被大家所熟知中也多次登场。父亲是建立宇治平等院的藤原赖通,被称为伏见长者的俊纲所营造的豪华别墅,就是伏见山庄。在平安后期的院政时代,地铁竹田站西侧一带修建了白河法皇宏伟的鸟羽离宫,离宫通过鸭川、宇治川、淀川、桂川,是一个巨大的椋池湾入的水乡地。

嘉祥3年(850)仁明天皇被供奉在深草陵,深草成为与皇室有着密切关系的地方。深草北陵祭祀着以后深草天皇为首的十二柱天皇。嘉祥寺是作为仁明天皇的菩提寺而建立的,邻接的贞观寺、极乐寺等大寺院是由藤原氏建立的。这座古坟是在江户时代发现的。贞观寺是藤原良房为了保护孙惟仁亲王(后来的清和天皇),而极乐寺是藤原时平建立的寺院。像这样,由于深草与皇室与藤原摄关家的结合,深草成为了禁内御料所•九条家领。

应德3年(1086),白河天皇从藤原季纲那里继承了鸟羽之地,将皇位让给了堀川天皇,之后作为院政之府开始建造壮大的离宫。那个样子被表现为“宛如迁都”。南殿有证金刚院(九体堂),北殿有胜光明院,东殿有之后成为御陵的安乐寿院和净菩提院,田中殿与金刚心院相邻,中央有总镇守社的城南明神(城南宫)。由白河上皇开始建造的鸟羽离宫,在鸟羽天皇的继承下,发展成壮大的院御所,为了贵族们的返回,整备了陆路和水路。

占据伏见东部的醍醐,日野以平安时代创建的醍醐寺和法界寺为中心发展起来。醍醐寺贞观16年(874)圣宝在上醍醐创建,10世纪初成为醍醐天皇的敕愿寺,因此极盛,山下也建造了堂塔伽蓝,形成了醍醐。五重塔是10世纪中叶创建时的建筑,是京都市内最古老的木造建筑。在院政时代建立的三宝院,15世纪活跃的门迹的满清成为了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缓子,由此加深了将军家的信仰,之后三宝院门迹成为醍醐寺的坐主,成为了寺的核心。

中世纪
白河天皇和皇后继续执政。保元元年(1156)鸟羽上皇驾崩后,崇德上皇与后白河法皇之间发生了皇位继承之争,这就是保元之乱。在那之后,他把皇位安放在了白河上。在中世武家兴起的时代的转折点,鸟羽殿成为了据点之一。在为恢复公家而发动的承久之乱中败下阵来的后鸟羽院,乘着城南宫的流镝马召集了军队,但败北,分配到隐岐,院政就此结束。

在承久之乱中受害最严重的是日野的法界寺。日野在平安迁都后,桓武天皇游猎,很多贵族也来到了这里。另外,12世纪中叶,在月9日日野的西辻•今里市定期开放,由于该地与醍醐一起面向从奈良到近江的古北陆道,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开放的地方。法界寺居住于日野,成为日野家之祖的藤原资业在11世纪中期创建了阿弥陀佛堂和药师堂。之后,资业的子实纲和实政建立了观音堂和五大堂,由于承久之乱,这些堂塔被烧毁了。

代替荒废的鸟羽离宫,伏见殿(伏见山庄)被称赞其壮丽。橘俊纲死后,伏见山庄被献给白河上皇,被纳入皇室庄园。后白河上皇在这里建造了壮丽的伏见殿,也被称为船津御所,伏见离宫。南北朝时代,由足利尊氏拥立的北朝鲜光严上皇、光明上皇继承,两上皇的母亲藤原宁子居住在伏见殿,在相邻的地方建立了大光明寺。伏见殿是光严上皇让位给后来成为伏见宫家始祖的荣仁亲王的。

在北朝鲜也举行了盛大的文化节。伏见宫家的贞成亲王所著的《看闻御记》中记载了村民们聚集在伏见殿,身着华丽的建筑物和打扮,供奉着被称为松拍子的拍子物(舞蹈)。但是,在以足利8代将军义政的家督继承之争为开端的应仁之乱(1467)中,稻荷社的正殿等被烧毁,醍醐寺也留下五重塔全部被消灭,伏见的城镇也开始了战火。天正元年(1573)将军足利义昭向织田信长投降,迎来了室町幕府的崩溃。

安土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在他晚年时统一了城堡。伏见位于京都、大阪、奈良、近江的转播地,此外,木津川、宇治川、桂川、鸭川的流入,水路、陆路都是交通要地。在筑城之际,文禄3年(1594年),为了运送建筑材料,首先开设了伏见港,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以分离巨椋池和宇治川。然后,修筑了太阁堤,槙岛堤,作为连接宇治和奈良等的街道。另外,他废弃了淀城,在文禄4年(1595年),推翻了聚乐第,成为了天下中心的一大据点。

秀吉建造的最初的筑城始于文禄元年(1592)。当初作为茶会和宴会的隐居城,在指月之丘建造了宅邸,之后马上就变成了真正的城郭。动员了总计25万人,仅仅5个月就完成了城,庆长元年(1596)发生了大地震倒塌,但是10天后,木幡山开始筑城。城内设有舟入御殿、茶亭和茶道的学问所。庆长3年后工程仍在继续,同年8月秀吉留下了“露珠与落露一扫而光,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梦”的辞世离开了人世。

文禄3年(1594年)开始,城下町的城镇分配和开发急速推进。武家宅邸,寺社,町家,道路等的区划整理被进行,现在的町的原型被成形了。外围护城河流经城郭的西侧,被挖掘成包围城心,被挖掘出的泥沙进一步填埋了西部的低潮地带。贯穿南北的京町通和兑换町通是町人居住区的核心。《丰公伏见城之图》中记载了石田三成、浅野长政等武将的宅邸,从全国各地聚集了有力大名,另外,还居住了被大名召唤来的工商业者。

向岛城没有城址,只留下“本丸町”、“二之丸町”的町名,但是筑城和槙岛堤的建成并行进行了推荐。庆长大地震中倒塌的木幡山伏见城的天守阁完成后,庆长3年(1598)秀吉从这座城进城。庆长4年家康被特别对待,给向岛提供了城建的宅邸。有一种说法是家康的宅邸和石田三成的宅邸很近,所以提议进入向岛城。据说家康邀请秀吉来此城举办观月会。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的伏见港是幕府公认的船,作为往来着被称为“过书船”的船、三十石船、二十石船等的港口城市而繁荣起来。濑户内海的鲜鱼被卸货的草津凑,通过巨椋池•宇治川与淀川和木津川相连的六地藏也有港口。由濑川和高条河汇合而成。至于水上交通枢纽,大小船只集中,伏见港进一步发展。京桥附近是伏见港的中心,作为参觐交代的西国大名的出发地,设置了本阵和脇本阵,作为驿站町有很多游客,十分热闹。

作为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在伏见城代理政务,关原之战作为德川方面的城池被西军攻打,燃起了战火。庆长6年(1601)家康重建,庆长12年家康迁至骏府后,松平定胜成为伏见城代,是与大阪城的丰臣对峙的西据点。但是,在两次大坂之阵中丰臣氏灭亡后,城的作用结束了,在元和9年(1623)成为第三代将军的家光的将军宣下,不久就成了废城。同年,新城代替伏见城在淀上建造。据说以前的淀城位于现在的淀城遗迹以北的纳所,宽永2年(1625)建成,位于木津川、桂川汇合点以东的中州。宽永14年城主永井尚政下进行了木津川河川的更换工程,木津川像现在这样在八幡市男山的正北方与桂川汇合。

文久2年(1862)从大阪的萨摩藩邸,该藩的倒幕派乘坐三十石船聚集在伏见寺田屋,为完成倒幕,做好了起义的准备。此时,伏见萨摩藩邸的公武合体派实力派实力派萨摩藩的岛津久光为了说服萨摩藩停止奋起,派出了大山格之助、奈良喜八郎等8人,但谈判以失败告终,于是开始了大乱斗。倒幕派的有马新七等6人当场死亡,田中谦介和森新五郎在伏见的萨摩藩邸切腹的是“寺田屋事件”。寺田屋是土佐藩士坂本龙马的定宿,庆应2年(1866年)正月,龙马与长州藩的三吉慎藏对饮时,被幕府的捕手包围,逃过屋顶逃难,被藏匿在萨摩藩邸。同年2月龙马成立了萨长同盟。

庆应3年(1867)王政复古大号令之后,15代将军德川庆喜决定官职归还领地。但是幕府、会津藩、桑名藩等无法接受,加强了与朝廷的对立态度。庆应4年庆喜为了讨伐萨摩决心上洛,幕府的先导队登陆京桥进入伏见奉行所。这时,幕府军本队逆流而上,先锋队从伏见街道和鸟羽街道北上。开战地点在城南宫西面的《秋之山》附近,幕府军和萨摩、长州、土佐、安艺的新政府军在问答的最后发生了激烈冲突,小枝桥、更南面的中岛、富之森、淀町也被卷入了激战。另一方面,进入伏见奉行所的幕府军和御香宫上阵的萨摩藩和长州藩之间也进行了战斗,民房起火,町的大半烧毁了。

近代
继明治23年(1890年)完成的琵琶湖第一疏水之后,明治27年鸭川运河完工,载有人和物资的船从鸭川夷川南下鸭川东岸,在伏见堀诘町与伏见城的外堀(濠川)相连。明治28年,完成了墨染incrack,与高低差(水位)的鸭川运河结成了外护城河。另外,为了连接淀川而建造了三栖闸门。疏水最初的目的是充实船舶运输,利用水车动力振兴工业,整备自来水,再加上水力发电,作为经济振兴政策而建设。

伏见直到明治初期为止一直保持着水上交通要地的地位。但是,明治10年(1877)神户、京都之间开通了东海道线,13年经稻荷、山科延伸到大津,22年达到东京后,水运突然开始衰退。因此,在明治28年(1895年)建成了京都伏见间的铁路。同年,为了运送在京都冈崎公园一带举办的第四届国内博览会的游客,我在伏见迎来了大阪来的客人,从油挂町到京都七条乘坐钦京电车。据说这是日本最早行驶的电车。

明治31年(1898)步兵38联队,第19旅团司令部,京都连队区司令部进入深草,明治41年统括这些的第16师团司令部被设置在现在的圣母女学院。悠闲的田园地带变成了兵营和连兵场。

从京都站连接司令部的师团街道是当时罕见的两条车道,与之交叉的第一军道,第二军道,第三军道。昭和2年(1927年),奈良电铁在陆军的指导下,制定了地铁化的计划,但是伏见的本地产业——酿酒师强烈反对,将地下水厂设置在了高架上。

进入大正时代后,酿酒业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大,人们对从明治30年左右开始萌发的升格伏见市的要求也随之高涨。京都政府于191年(192年)接受了町内草的合并申请。但是,伏见市的诞生条件是允许合并到京都市。伏见市方面认为有利于与京都市合并,因此选择了城市道路。2年后的昭和6年4月伏见市与京都市合并,深草町,醍醐村等也同时合并,京都市最大的行政区现在的伏见区提高了产声。

区域概要
伏见区是全国政令指定都市的行政区中拥有进入前十位人口的行政区。因为人口多、区域广、区域内的联系不一定很深,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地区构想。

位于京都市的南部。区域以东西长、有伏见城的桃山地区、在城下町以酿酒业闻名的伏见地区为中心,包括北方的深草地区、东方的醍醐地区、西方、南方的郊外地区。区的东部是以醍醐山为中心的山地,西部是沿着宇治川、桂川的平地。宇治跨越南部的长滩。

区境在东的山间部与滋贺县大津市稍有接触,北接京都市山科区、东山区、南区,西接向日市、长冈京市、乙训郡大山崎町,南接宇治市、久世郡久御山町、八幡市。面积61.62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3月,估计人口约283000人。在伊甸县西部地区,曾有部分县内的宇治县。

区内有伏见稻荷大社、醍醐寺、伏见城迹、明治天皇伏见桃山陵、史迹寺田屋、京都赛马场等。

1936年成立。同年,京都市编入了周边的很多町村,扩大了市域,其中以伏见市、纪伊郡深草町、堀内村、竹田村、下鸟羽村、横大路村、向岛村、纳所村、宇治郡醍醐村的区域成立了伏见区。之后,昭和25年(1950年)乙训郡久我村以及羽束师村、昭和32年(1957年)编入久世郡淀町。

农业
位于西部的伏见田。

工业
除了作为传统日本酒的名产地而知名之外,还可以看到先进的电子产业和支持其的材料制造事业所。

沿着油小路通(通称“新油小路通”“新堀川通”),京都市以难进都的地域名推进着产业集聚。沿途有京都脉冲广场(京都府综合展会会馆),频繁举办各种行业的商品展览会和发表会,作为对外宣传京都产业的据点受到重视。

位于尖端技术领域的世界性企业京瓷和村田机械的总公司。

商业
小规模的店铺很多都是从以前开始的街区。一方面,在郊外有很多大型的饮食店,还有一个大型的路边小吃店。

名胜古迹
区内继承了神社佛阁、酒藏、名胜史迹等资源,还有过去的城下町、门前町、港町风情的街道、祭典和传统活动等。其中主要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醍醐寺、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之神而闻名的伏见稻荷大社、国宝阿弥陀堂、阿弥陀如来坐像所在的法界寺、被环境省评为“名水百选”的清水涌出的御香宫、6月紫阳花盛开的藤森神社有五座名城和五座名城。

伏见城
伏见城是位于现在京都市伏见区桃山地区的日本城。伏见桃山地区位于从东山连接的丘陵最南端,南部有巨大的椋池,是通过水运连接大阪和京都的要冲之地。伏见城三度被筑城,最初的城是在朝鲜出兵(文禄元年)开始后的1592年(文禄元年)8月,丰臣秀吉为了作为隐居后的住所,在伏见指月(现在的京都市伏见区桃山町泰长老一带)开始建设。这个时候建造的东西被称为指月伏见城,之后在附近的木幡山(桃山丘陵)上再建的东西被称为木幡山伏见城,并且木幡山伏见城被分为丰臣时期的东西和在伏见城之战中烧毁的遗迹,由德川家康重建的德川时期。传说中的豪华城堡。

指月建造的伏见城在筑城开始2年后的1594年(文禄3年)秀吉入城,再在2年后的1596年(文禄5年)完成,之后庆长伏见地震倒塌。因此,从指月开始在东北约1km的木幡山重新建造了新的城堡,于次年1597年(庆长2年)完工。但是,秀吉在那一年后的1598年(庆长3年)死于城内。

秀吉死后,根据他的遗言,丰臣秀赖从伏见城转移到了大阪城,取而代之的是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进入了这座城担任政务。关原之战的时候,家康的家臣鸟居元忠等守护着伏见城,但被石田三成派的西军攻陷,城楼的大半烧毁了。另外,据传当时闭门不出的德川家家臣们自尽的建筑地板,在京都市的养源院、正传寺等地作为天花板被再利用,作为血顶棚现在也能看到活生生的痕迹。

被烧毁的伏见城于1602年(庆长7年)左右由家康重建,1619年(元和5年)被废弃。这时建筑物和构件被移建到了二条城、淀城、福山城等地。伏见城的遗迹在元禄时代之前种植了桃树,被称为桃山,直到现代,伏见城也被称为桃山城或伏见桃山城。

Related Post

伏见港
伏见港是曾经存在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河川港。到1950年代为止,作为连接京都和大阪(大阪)的水运据点而繁荣起来。桃山时代的1594年(文禄3年),丰臣秀吉以宇治川的治水及流路的大幅度变更为目的,命令前田利家等进行以一般被称为“太阁堤”的槙岛堤和小仓堤的建设为首的大规模工程,除此之外,还命令撤去宇治桥以及经由巨椋池的交通要冲由于否定了冈谷津、与等(淀)津的作用,并且在与小仓堤上新设的大和街道和城下直接连接的位置设置了丰后桥,陆上和河川的交通集中在伏见城下。伏见以连接宇治川和护城河的形式设置了港口,成为交通要冲,三十石船在伏见和大阪之间往返。

江户时代角仓了以•素庵父子开凿高濑川,京都与伏见结合,港口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幕府的传马所(问屋场)也设立了,为了让参勤交代的大名顺道而设置了本阵和大名宅邸。幕府末期,坂本龙马以伏见港的船宿寺田屋为常宿而闻名。进入明治时代后,琵琶湖疏水(鸭川运河)开通后,与疏水相连,开辟了新的水运路线。此外,宇治川也重新开凿,使得大型船只可以通航琵琶湖,蒸汽船(外轮船)开始通航大阪和琵琶湖。另外,日本第一条电车——京都电气铁道伏见线(后京都市电伏见线)是为了连接港口和京都市而建造的。1929年,由于宇治川的堤坝整修,宇治川和濠川产生了水位差,所以建造了三栖闸门。

由于连接京都市和大阪市等的铁路开通后,蒸汽船的水运依然很低,所以有一定的需求,但是随着大峰水库的建设和京阪本线的开通,淀川(宇治川)的水运衰退,港口也衰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没有使用一直被放置着,1967年,因填埋旧址作为公园的都市计划被决定事业化而丧失了港湾功能(但是,法制上仍然保留着作为地方港湾的港口格)。现在,公园内除了有港口设施的复原模型外,还有护城河到三栖闸门周边的散步道,观光用的十石舟在运行。※观光船请参照伏见十石舟。周边还留有京桥、表町、柿之木浜、金井、北浜、西浜、南浜、东浜、弁天浜、木材町等港口城市的地名。

伏见稻荷大社
伏见稻荷大社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深草的神社。式内社(名神大社)、二十二社(上七社)之一。旧社格是官币大社,现在不属于神社本厅的单立神社。旧称为“稻荷神社”。稻荷山的山脚下有正殿,稻荷山全部作为神域。据说全国大约有3万家稲荷神社的总公司。在初次参拜中,近畿地区的神社寺院聚集了最多的参拜者(日本国内第4位〔2010年〕)。现存的旧社家是大西家。

稻荷神社・稻荷社是祭祀稻荷神的神社。位于京都市伏见区深草的伏见稻荷大社是神道上稻荷神社的总本宫。在神社中,稻荷神社有2970个神社(作为主祭神),32000个神社(院内社、合祭等所有的分祭祀社),作为宅邸神被个人和企业等祭祀的神社,甚至连山野和小巷的小祠都能进入,祭祀稻荷神的神社更是数量庞大。

伏见桃山陵
伏见桃山陵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桃山陵墓地的明治天皇之陵。桃山御陵。1912年(明治45年)7月30日,明治天皇在东京的宫城•明治宫殿驾崩。同年(大正元年)9月13日,在东京青山的帝国陆军练兵场(现在的神宫外苑)举行了大丧仪式,之后于第二年9月14日埋葬。据说陵用地的桃山是丰臣秀吉建造的伏见城的本丸旧址,在京都建造墓地是明治天皇的遗言。就在东邻皇后昭宪皇太后的伏见桃山东陵。另外,离桓武天皇的柏原陵也很近。陵道管理部位于城西部,位于城西部。

坟丘是古式采用范本的上圆下方坟,下层的方形坛的边约60米,上层的圆丘部的高度约6.3米,表面铺着碎石板。掘了一个方圆的墓坑,用混凝土将内壁加固,然后将棺材放入其中的树。石灰放在里面的缝隙里,盖上石盖,用混凝土凝固。据说上圆下方坟的坟形是以天智天皇陵为原型的。幕府末期的孝明天皇没有火葬,而是回到了天武天皇以前的古制。历代天皇的陵直到本陵为止都是在近畿以西建造的,大正天皇(多摩陵)和昭和天皇(武藏野陵)的各陵都是在东京都八王子市的武藏陵墓地建造的。

御香宫神社
御香宫神社是位于京都市伏见区的神社。式内社,旧社格是府社。御幸宫通称御香。是伏见地区的产土神。以神功皇后为主祭神,祭祀丈夫仲哀天皇、儿子应神天皇等六神。从神功皇后神话中的传承开始,作为安产之神聚集信仰。另外,小堀远州在伏见奉行所内建造的庭园被移设到了公司办公所内。正殿有菊花纹、五七桐纹、葵纹。

初次参拜神社。创建的由来不详,但有贞观4年(862年)修造神殿的记录。据传说,这一年,比寺院内更香的水涌出,喝了那水病就好了,所以从当时的清和天皇那里得到了“御香宫”的称号。这种涌出的水被选为“御香水”,被选为“名水百选”。也有很多本地人自带瓶装水来取水。。据兔艺泥赴记载,这是筑紫国香椎宫向其劝请的记录。日本全国有一个名字叫“香”的神社,自古以来与筑紫国的香椎宫有很强的关联性,以神功皇后为祭神的本公司是最显著的例子。

宫内的守护神和神社的守护神也被指定为守护神。庆长10年(1605年),德川家康将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作为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的建筑奉行,修建了正殿。前门是由伏见城的大门改建而成的。

1868年(明治元年)发生的鸟羽•伏见之战成为官军(萨摩藩)的大本营,炮击隔着竹田街道南侧的幕府军(会津藩•新选组)的大本营•伏见奉行所使之陷落。本公司的建筑物平安无事。进入昭和以后,随着马上通过东的国道24号线的扩大,作为道路用地提供院内的一部分,那个时候在原伏见奉行所的遗迹,作为美军的露营地的遗迹的桃陵住宅区建设时被发现的与小堀远州有缘的庭园,由造园家•中根金作的手,在社务所的在背面再现了。

城南宫
城南宫是位于京都市伏见区的神社。旧社格是府社。众所周知。摄社的真幡寸神社是式内社。创立年代不详。平安迁都之际,将国常立尊与八千矛神和息长带日卖尊合在一起进行祭祀而创建。因为位于城堡(平安京)的南部,所以被称为“城南神”。

白河天皇建造鸟羽离宫(城南离宫)后成为其中一部分,作为离宫的镇守社,世世代代都有天皇和上皇的行幸。后来成为了守护京都御所的里鬼门的神,成为了贵族们不同的住处,作为驱邪和消灾的神而被信仰。这是从室町时代开始的一个小神社。在应仁之乱等战乱中荒废,到了江户时代才得以复兴。幕府末期的文久3年(1863年),有孝明天皇祈求攘夷的行幸。庆应4年(1868年),旧幕府军在新政府军高举的锦旗前彻底崩溃,成为了鸟羽伏见之战的主战场。

1876年(明治10年),神社被比作式内社“真幡寸神社”,公司名称改为“真幡寸神社”。但是1968年(昭和43年)恢复到了“城南宫”,“真幡寸神社”作为境内摄社在院内设置了新的神殿进行祭祀。1977年(昭和52年)正殿烧毁,第二年1978年(昭和53年)重建。近年来,人们开始广泛使用汽车来避邪。

羽束师坐高御产日神社
羽束师坐高御产日神社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神社。式内社(大社),旧社格是乡社。一般被称为“羽束师神社”。根据文政10年(1827年)当时的祠官古川为猛所写的《羽束师社旧记》记载,创建于雄略天皇21年,钦明天皇28年(567年),桂川的涨水使得周边村落遭受洪水灾害时神社也平安无事,因此天皇赐予了封户。另外,天智天皇4年(665年)中臣镰足接受天皇的敕令重建。

神社所在地虽然是低潮地区,但位于桂川和旧小畑川等河流汇合地,自古以来就是因农耕和水上交通而繁荣的地方,除了贺茂和秦氏之外,还有品部的泊橿部居住。泊橿部在日本书纪的垂仁天皇39年留下了“宿橿部等共十个品部都赐予五十琼敷皇子”的记录,《令集解》职员令中记载“宿橿部是指古波都加此伴造”。

在神社的文献上第一次看到的是,在续日本纪中的文武天皇时代的大宝元年(701年)4月3日条中记载了“山背国葛野郡的月读神、桦井神、木嶋神、波都贺志神等神稻,今后请交给中臣氏”。另外,在大同3年(808年),斋部广成为了担忧各国的纷扰而祈祷国家的安危,在平城天皇的奏闻下,以天照皇大神为首,向11神发出了新的请求。日本三代实录中有贞观元年(859年)9月8日条“羽束志神、遣使奉币、为风雨祈临终”的记载,延喜式神名帐作为山城国第一的社列在大社。

醍醐寺
醍醐寺是位于京都市伏见区醍醐东大路町的真言宗醍醐派总本山的寺院。山号被称为醍醐山(也叫深雪山),本尊是药师如来。上醍醐的准皮堂是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第11号札所,本尊是准皮观世音菩萨。在京都市城南部蔓延的醍醐山(笠取山)拥有200万坪以上的广大院内,收藏着包括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在内的约15万件寺宝。作为丰臣秀吉举行“醍醐赏花”的地方也广为人知。被列为古都。

平安时代初期的贞观16年(874年),弘法大师空海的孙弟子理源大师圣宝在笠取山山顶迎接准皮观音以及如意轮观音开山,圣宝在该山顶附近命名为“醍醐山”。醍醐是在《大般涅盘经》等佛经中作为尊贵教义的比喻而登场的乳制品。贞观18年(876年),圣宝建立了准皮堂和如意轮堂。

醍醐寺以深山醍醐山顶上一带(上醍醐)为中心,作为众多修验者的圣地发展起来。之后醍醐天皇将醍醐寺作为自己的祈愿寺,并给予丰厚的庇护,延喜7年(907年),醍醐天皇的愿望建立了药师堂。由于其压倒性的财力,在延长4年(926年),在醍醐天皇的请求下建立了释迦堂(金堂),大伽蓝“下醍醐”在醍醐山麓的广大平原上成立并发展起来。从理性院、三宝院(灌顶院)、金刚王院(现•一句寺)、无量光院、报恩院的醍醐五门遗迹中选出历代坐主等,十分繁荣。

长建寺
长建寺位于京都市伏见区东柳町,是真言宗醍醐派的寺院。丰臣秀吉死后,一直使用到德川3代的伏见城在元和5年(1619年)废城后,伏见町衰退,第13代伏见奉行建部政宇在元禄12年(1699年),在开拓壕川的时候,分离了深草大龟谷的即成院的塔头多门院移建到了现在的所在地。寺院的起源是为了祈祷建部姓的一字和长寿。曾在中岛的一角。

妙教寺
妙教寺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法华宗真门流的寺院。大圆山妙教寺以宝泉院日孝为开山,由大阪富豪法华又左卫门贞清开创。宽永年间,当时的淀城主松平定纲向寺地捐赠,修整了寺域。在神社内的战幕上,有一座战栗石碑。

与梭神社
与梭神社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淀的神社。式内社,旧社格是乡社。根据社传等记载,在应和年间(961年-964年),再兴爱宕念佛寺等的千观内供,从肥前国(现在的佐贺县)佐贺郡河上村的与止日女神社向淀大明神祈求而建立。公元929年,在《日本国历》一书中记载了“在公元前的公元925年”。

大黑寺
在京都的大见寺。通称萨摩寺。真言宗的寺院被称为“长福寺”,据说真言宗的创始人是空海和真如。元和元年(1615年),萨摩藩主岛津义弘为了将离萨摩藩邸很近的这座寺庙作为藩的祈祷所,恳求伏见奉行山口骏河守,因此寺名因萨摩藩的守护神“出世大黑天”而被定为“大黑寺”,本尊变成了大黑天。但是,据说从当时开始,一般被称为“萨摩寺”。从那以后,成为了与萨摩藩有渊源的寺院。

幕府末期的志士们秘密举行。寺田屋事件的九烈士也被埋葬在这里,遗物、书、歌等至今仍被保存在寺内,此外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会谈的房间也被保留在那里。到了近代,平田韧负的墓地也被移设了。1752年到1755年,萨摩藩负责的木曾川、长良川、揖斐川的治水工程在施工途中被冲走,受此影响,花费了300万两巨额费用。承担起这个责任的萨摩藩家长平田韧负自尽了。屋顶瓦上的藩主岛津家的家纹圆形上有十字图案。

文化传统

京瓷美术馆
京瓷画廊是1998年京瓷株式会社设立的美术馆。除了收藏帕布罗•毕加索的“铜版画347系列”、日本画、西洋画、雕刻外,还收藏玻璃工艺品、精细陶瓷“玉磁”,并免费公开。在京瓷总部大楼内,还设有企业博物馆的京瓷精细陶瓷馆和展厅。2019年4月1日,京瓷美术馆更改了设施名称。

京都赛马场
京都赛马场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赛马场。日本中央赛马管理者。从最近的车站到淀赛马场,或者简称为淀。1925年(大正14年)12月1日在现在的地方开设,由于大规模的改修工程,到2023年为止都没有举办赛马。

月桂冠大仓纪念馆
月桂冠大仓纪念馆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酿酒公司月桂冠的企业博物馆。京都市伏见区南浜町247号。这是一座修建在护城河畔月桂冠发祥地的酒藏(1909年(明治42年)改建而成的,于创业350年的1987年(昭和62年)开设的,以伏见的酿酒和月桂冠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的路线按照酿酒工序的顺序,馆藏的京都市有形民俗文化财产的酿酒用具类6120件中有400件,烧印、朱印、铜板、金属模具等的发货用具,到木桶制造用具都有常设展示。

月桂冠大仓纪念馆(1909年(明治42年)建造)和馆所藏的“伏见酒造用具”分别是“内置酒造场(1906年(明治39年)建造)”、“月桂冠旧本社(1919年(大正8年)建造)”、“月桂冠昭和藏(1927年(昭和2年)建造)”、“旧•大仓酒造研究所(1909年(明治42年)建造)”、和松本酒造酒藏、十石舟一起作为“伏见的日本酒酿造相关遗产”被认定为近代化产业遗产。

松本造酒
松本酒造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酿酒公司。1922年(大正11年)建造的总公司酿酒厂被认定为近代化产业遗产。1791年(宽政3年),松本治兵卫在现在的京都市东山区的商号“泽屋”开始造酒,以此为创业。1949年(昭和24年)改组为股份公司,1922年(大正11年),在第7代户主松本治平的时代,在新高濑川西岸的现在所在地增设了酿酒厂。开仓是入场费制度。

酿酒厂及其前景的菜花田是以《燃烧吧剑》、《必杀仕事人》为首的古装剧拍摄地,广为人知。大正11年建造的酒藏和砖瓦建筑物的仓库和烟囱与月桂冠大仓纪念馆和十石舟等一起作为“伏见的日本酒酿造相关遗产”于2007年(平成19年)被认定为经济产业省的近代化产业遗产。再加上昭和29年左右建造的万晓院和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正门,2008年(平成20年)被登记为国家的有形文化财产。清酒的酿造期间(到4月中旬为止)到21点为止都会点灯。

黄樱纪念馆
山樱公园是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黄樱主题公园。除了清酒工房和本地啤酒餐厅之外,还设有企业博物馆的黄樱纪念馆。由黄樱株式会社运营。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盐屋町228号。现在由东山酒造酿造。

美术馆展示了在黄樱的广告和广告中使用的清水昆和小岛功笔的原画,旁边的藏书柜台可以看到昭和30年代开始的黄樱的广告。在《河童资料馆》中介绍了河童的历史和各地的传承。在与清酒工房相通的展示室里,按工序顺序展示江户时代的酿酒工具。

自然空间

稻荷山
神体山稻荷山位于东山三十六峰的最南端,海拔233m。三座山峰(连接在一起,以前是古坟,分别确认为圆坟。从三之峰出土了二神二兽镜。这座山在中世纪被称为“下之冢”、“中之冢”、“上之冢”,在奥社奉拜所前面可以巡拜群山的参道上,到处都是人们在石碑上刻着“白狐大神”、“白龙大神”等神名而祭祀的无数小祠堂)的“冢”被供奉,被称为“冢信仰”。

在参拜者中,也有跪在石碑前念“般若心经”、“稻荷心经”等的人,可以看到在日本进行神佛分离前的信仰(参照神佛习合)至今还保持着。在奥社奉拜所的深处有一块叫做“おもり石”的石头。据说这块石头是试验石之一,在怀着愿望举起的时候,重量比预想的轻的话愿望就实现了,重的话愿望就实现不了。

另外,稻荷山有约1万座从信徒那里被供奉的鸟居,特别是被称为千本鸟居的地方,以狭窄的间隔被大量建造成了名胜。供奉鸟居的习俗始于江户时代。

在应仁之乱中烧毁之前,稻荷山的山中有一家神社,但是没有重建,现在作为神迹地保留着。明治时代确定了以下七神迹地,建立了亲冢。阿冢的周围被包围着。虽然亲冢的神名和正殿供奉的五柱神名不同,但是从很早以前就以这个名字流传了下来,理由还不明确。

大岩山
大岩山是跨越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和山科区西南部的山。位于京都・东山连峰的南端的山,将京都市伏见区的深草和山科盆地划分开来。本体是由沉积在中生代海底的被称为“丹波层群”的砂岩、页岩、图表等组成的。山麓形成丘陵,是由100万年~30万年前的大阪层群、砂、砾、粘土等没有固定连接的地层构成的,这里基本上覆盖着竹林。

在二战前,山体和山体附近的山体都被视为无信仰的对象。山顶上有通信设施(NTT・电视电波转播设施・广播发送设施)的电波塔。在高尔夫球场之前,已经全面废除了。没有设置三角点。

桃山丘陵
桃山丘陵位于京都市伏见区的中央宇治川北侧,是海拔约100米的丘陵。丘陵及其周边被称为桃山,是以前的伏见城和众多大名宅邸聚集在一起作为一个大政治都市发展起来的地区,在区域内的町名上留下了这个名字。庆长3年8月18日(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结束了一生,庆长8年(1603年),德川家康接受将军宣下,都是在这个桃山的伏见城。

桃山丘陵位于从东山到经过深草丘陵的最南端,占据京都市伏见区桃山地区的北半边。伏见城筑城前被称为“木幡山”,据说山顶上有桓武天皇的陵。公元9年,被称为“桃山时代”。

伏见十石舟
伏见十石舟是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NPO法人)的伏见观光协会航行的游览船。这是从架设在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濠川(宇治川派流)上的弁天桥(月桂冠大仓纪念馆背面)出发的。除了“十石舟”之外,相对较大的“三十石船”也随时运行

“十石舟”、“三十石船”是江户时代从伏见运来的酒、米等运出以及旅客来往于大阪的运输船,从宇治川派流和宇治川、淀川之间开始航行,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末期。

1998年,由京都市以及月桂冠等55个法人出资的城市管理机关“株式会社伏见梦工房”,作为纪念以前的港口城市伏见的屋形船样式的游览船开始了航行,于是在濠川再次开设了航线。由于该法人于2012年6月解散,所以运营被移交给了伏见观光协会

Share
Tags: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