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唱,巧雕玉石展,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国台湾省

追求人与自然间的均衡、和谐,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的理念,具体实践于玉石工艺的领域中,即为「量材就质」的设计观。

「量材就质」,简而言之,就是顺应材料自然天成的色泽或形态,以决定作品的主题、纹样。这是匠人在预设的条件下,透过充分理解质材特色,以激发个人创意,协调天然与人为的创作方式,其结果往往出人意表,却又似乎理所当然,恰如其分,所以称巧,是所谓「巧雕」。

目前可知,最早的一件巧雕玉石作品,是出土于安阳殷墟,距今已三千余年、商代晚期的玉龟。其白身黑壳,生动讨喜,没有一般远古遗物给人的神秘与疏离感,可见「巧」的意念是能够穿越时空距离的。而本院收藏的巧雕器,则多十八、九世纪的作品,除「真玉」外,玛瑙、玉髓类亦常用「俏色」的处理方式,取材则灵活多元,从吉祥寿意、人物花鸟,甚至是果蔬肉品,包罗万象,趣味盎然。其中,若要论最让人印象深刻且钟爱者,则非「清翠玉白菜」莫属,其天然材质、人为创作、象征意义,三者搭配圆满,最足以呈现天人契合之妙。

清翠玉白菜
附珐琅花盆
长5.07;宽9.1;高18.7cm

「清翠玉白菜」原是块半白半绿的翠玉,若琢成一般瓶罐镯珮,则将会因为其裂璺、斑块,而被视为多瑕的劣材。但玉工想到白菜的造型-绿成菜叶;白是菜梗,裂璺藏在叶脉中,斑块则为经霜痕,众人眼中的缺陷,透过创作者的用心与创意,遂转化为真实与美好。

此件作品原陈设于永和宫中,因此有一推测,此白菜系属住在永和宫内光绪帝的瑾妃所有,进而衍生出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叶尖两只昆虫寓意多产,祈愿皇室子孙绵延的意念,让作品的内涵更趋圆满。

这次展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我们将透过影像,还原民国十四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以前,翠玉白菜植栽于珐琅小花盆中,做为清宫「盆景」之用的原貌,别有逸趣。

院藏巧雕玉石精选
众多石材中,玉兼具石之坚实,水之润泽,犹如山川精英的汇集凝结,是中国人八千年共有的美感经验。「真玉」之中,不论闪玉或辉玉,其色彩都饶富变化:闪玉除白色外,尚有青、灰、黑、褐、黄、绿…等,而辉玉则有纯白、翠绿、褐红、淡紫的不同。巧雕中的俏色手法,就是掌握此特点,依据色彩的变化和分布进行构图、造型,使视觉讯息更趋完整,如展品「玉人与熊」与「翡翠松鼠葡萄」皆为很好的例子。

似玉美石里,石英类的玛瑙、碧石等,亦因为具有特殊且多样的纹理与色彩,而经常施以巧雕。院藏名品「清肉形石」即碧石类矿物,其纹理层层堆叠,艺匠就此天然特征再予以加工。首先于表面细密钻点,除营造毛孔的效果外,还使质地较为酥松,易于染色。其次便是将顶层染成褐红色,像是肉皮浸过酱油一般。让明明是冷硬的石头,却令人联想「东坡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好滋味,真可以说是天人间最有默契,且又幽默的巧作。

清肉形石附金属座
长5.3;宽6.6;高5.7cm

清翡翠松鼠葡萄附木座
长7.2;宽5.1cm

清玉人与熊
高6.0cm

清玛瑙渡船图鼻烟壶
宽5.1;高5.9cm

清玛瑙得胜图鼻烟壶
宽5.3;高6.7cm

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俗称台湾故宫(博物院),为台湾最具规模的博物馆以及台湾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机构。馆舍坐落在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2段221号和台湾省嘉义县太保市故宫大道888号,一年可接待超过614万人次参访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参观人数第六多的艺术博物馆。

国立故宫博物院物典藏近70万件册的艺术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来自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皇家旧藏;另有部分是编列预算购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归还部分文物,以及透过各界捐赠和征集而来。藏品时间跨度涵盖新石器时代至今长达8,000年,各类藏品分别交由器物处、书画处、图书文献处和南院处等4个策展部门管理,当中以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古代早期的名家书画、善本古籍和官窑瓷器等搜藏最具影响力。展厅内是按照文物类别以编年方式系统性地陈设5,000余件展品,器物类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轮换一次,书画和图书文献类展件为每3个月定期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