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为师,典守精粹,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

作为20世纪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明确而完整的艺术主张,被学界称为写实主义体系。他曾多次强调自己的艺术实践坚持教学第一,创作第二的原则,可见他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徐悲鸿通过创办美术学校、在十几所公私美术学校、社团先后任教、带师生外出写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亲自培养和扶助了一批有成就的艺术家,如吴作人、王临已、吕斯百、孙宗慰、齐振杞、冯法祀、艾中信、韦启美、李斛、宗其香等。

从国立北平艺专到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在盛年把大量精力放在广揽人才、学科发展和学校建设上,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教育思想曾产生过深远影响,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藏画篇:典守精粹
徐悲鸿终其一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古代书画的保护、收藏不遗余力,在有限的财力支撑下积累了蔚为可观的收藏,可谓如”悲鸿生命”一样珍贵。这与他终生未了之夙愿——在中国建立美术馆以典藏守护中外精品杰作不无关系。公众可从徐悲鸿的书画收藏角度,管窥徐悲鸿的艺术观——重写实画风,所藏人物画居多;轻名重品——徐悲鸿所藏作品不太看重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看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

此次展览从他所藏12000余件中国历代书画中,精选60余幅精品,涵盖从唐、宋、元、明、清,直至徐悲鸿同时代的名家作品。展览设专区悉数展示24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录入的13件徐悲鸿藏品中之精品,以飨观者。

悲鸿生命
尊德性,崇文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者,其百世艺人之准则乎。

“悲鸿生命”是徐悲鸿先生为其所藏《八十七神仙卷》的题跋,今天,当我们总览他毕生的艺术创造、追思和学习他的光辉业绩之时,可以说,他的艺术凝聚和展现的正是“悲鸿生命”!

回溯历史,我们仰望在那些艰难岁月中支撑起一个时代的民族脊梁,他们怀抱坚定的理想和志向,无畏人生的险阻和境遇的波澜,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不懈地摸索、思考、拼搏、奋进,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书写出崭新的篇章。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代宗师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楷模。他在有限的人生里怀抱理想,坚守初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出了全部的热忱和生命。

“悲鸿生命”重在其命遂志。徐悲鸿先生早年接受古代书画的蒙养,精研名家古迹,勤奋积学。受中国现代新文化思潮的感召,他立志于中国艺术的改革与复兴,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新的艺术之路。在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条件下,他关切民族兴亡、心系家国天下的使命意识坚定不移,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投入文化启蒙的运动之中,以真切的情感表现民族危难,百姓疾苦,以《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大型主题绘画,推动了现实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他的作品无论西画、国画,无论历史题材、写实写生或象征表达,都饱含着忧患意识与浓郁沉思。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他努力引西润中,坚持中西融合,与他的艺术思想互为表里。在中国画的发展路向上,他始终以“改良中国画”为其历史认知与实践路径,以中国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现代形态为中心,对中国画的题材内容、形式语言、评判标准皆提出了具体的论述,在写实造型与笔墨表现的统一中开山立派。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画学系统以及现实主义观念这三种文化脉络的交织,使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在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影响深远。

“悲鸿生命”重在不负使命。从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留学归国后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直至执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先生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事业生命,注入满腔赤忱。他把美术教育看作提高国民素质、改造旧文化之要本,倾心培养新型美术人才。他引入西学,强调“科学”与“写真”的理性精神,高度重视素描作为造型基础的价值,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美术教育方法与教学范本,培养和影响了大批功力深厚、富有创见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他广纳天下贤士,团结了一大批身份、学派、观念各异的优秀艺术家,共筑美术教育事业的大厦,推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前行之路。

“悲鸿生命”重在弘文立命。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徐悲鸿先生以综合性的才华成为传承文化与弘扬民族美术的身体力行者。他积极参与频繁的社会文化活动,集结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界力量,成为时代洪流中致力于新文化传布的先锋者和开拓者。他一生奔走劳碌,始终不忘以有限的个人力量收藏和保护中国古代书画以及民族文化遗产,所藏书画品类繁多,而其收藏的艰难起伏,也已成为口口相传的历史佳话。他对古代书画的收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远远大于个体生命对文化经典的追求,而上升到保护传统文脉、振兴民族文化的层面。无论是在海内外举办展览,还是奔赴各地讲学谈艺,他都竭尽全力为中国美术振臂张目,使中国美术的文化新质发挥广阔的社会作用。

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对几代名家前辈为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怀以敬重,为在百年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深厚学术传统和优秀的学术精神而感到自豪。个体生命只有在对社会的贡献中才散发出光彩,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才得以明见。在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面前,我们领略的将比作品本身更多、更多……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简称“央美”,诞生于1918年,初名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央美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美术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书法、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大学学科,是现代以来中国美术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中央美术学院建于1918年,是由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27年改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4年,恢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写院名。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是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为八大美院之首,并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百年校庆特展
为迎接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2018年3月16日至4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首任院长徐悲鸿先生的大型、综合、全面回顾性质的研究展:“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协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承办,并得到了全国多家机构所藏文献的支持及多位学者专家的学术支持,主要有国家图书馆、天津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北大图书馆、中华书局、吴作人基金会、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等。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力倡写实主义艺术主张,改良中国画,将素描、油画这些外来画种引进、传播到中国,开创现代意义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先河,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国艺术,始终矗立在20世纪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节点上。

徐悲鸿在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活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历史成就,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座宝库,有待我们持续而深入地挖掘和研究。

此次大展根据徐悲鸿在油画、国画、素描、书法、美术教育、典藏中国古代书画方面的历史性贡献,分为6个版块,分别是:油画篇—民生关切,国画篇—家国情怀,藏画篇—典守精粹,教育篇—终生为师,书法篇—儒雅沉雄,素描篇—致广尽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