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伞,中国伞博物馆

在中国以外的一些地区,很早就出现了伞。在古埃及,伞是法老仪仗的一部分;在古希腊,伞是贵族妇女遮阳的专用器具。在漫长的中世纪,除了教廷保留了仪仗意义的伞外,伞并不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认为,真正作为人们生活用具的伞,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来自中国。在唐代,中国伞便传到了朝鲜与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从16世纪中叶后开始有零星的中国伞进入欧洲,但直到17世纪中叶,伞才开始走进欧洲人的生活。伞走向世界,不仅给各国的人们带去便利,也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在今天,世界许多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伞文化。

5•1:古埃及和巴比伦
在古埃及和巴比伦,人们也用伞来遮阳光。不过.当时伞主要是荣誉和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家和身居高位的人才有用伞的权利。古埃及人为精心制作的莎草纸伞和孔雀羽毛伞赋予了宗教的含义。他们认为,苍穹是由女神努特的身体构成的,她的脚尖和手指尖着地,而躯干就像一把巨伞那样覆盖着大地,人造的伞被当成努特的小型化身,因而只应罩在贵族的头顶上。

5•2: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距今2000年前,古代希腊人使用伞遮档阳光,但那通常是女人们的专利,男子用伞会被耻笑,认为是太女人气了。大约在公元1世纪,一些罗马妇女开始在伞面上涂抹一层油,以便能在雨天使用。当时曾出现了她们能否将伞带入圆形剧场的事宜发生了诉讼,但女人们赢得了官司。然而,在整个中世纪,都不见有日常生活中用伞的记载,只是在罗马教廷,教皇将伞作为仪仗的一部分,就象古代东方那样。

5•3:伞在亚洲
源于中国的油纸伞,从唐代开始相继传至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和伞及伞文化。油纸伞是在飞鸟时代由中国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原先是佛教仪式中所使用的法器。日式油纸伞常会把伞柄和伞骨髹上黑色,有时也有其他颜色,伞面图案具有日本传统特色。在江户时代开始普及。

日本和伞
和伞源于中国,从江户时代开始广泛用于民间。元禄年间,伞的不同用途开始被发现,僧侣和医生们用较粗短的蛇目伞,而各种商号会在雨天时借给客人在伞面上绘制了商家广告的伞,伞也成了歌舞伎使用的小道具之一。进入现代,和伞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使用机会逐渐减少,但是作为趣味用品、舞蹈或戏剧时的小道具,在传统祭祀或仪式茶道等活动时,或作为日本土特产品,用途十分广泛。特别是代表日本传统文化的茶道和日本舞蹈、歌舞伎等,和伞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成为日本文化重要的象征之一。

泰国油纸伞
泰国北部的清迈的油纸伞工艺有200多年历史,以青竹制成,颜色鲜艳、图案多样,包括花草、动物、人物和风景,伞面除圆形外还有方形,极富民族特色,其中以“伞村”博桑村出产的伞最为著名。

5•4:伞在欧美
大约在16世纪初,随着伞传入欧洲,南欧有一些国家已经知道伞,虽然其使用主要还是限于宗教目的。至迟到16世纪中叶,法国也有伞传入,较多是王室成员使用。然而,到18世纪中叶,已经有许多巴黎人用伞遮阳挡雨。与此同时,海峡对岸的英国人正经历着一个接受伞的令人难堪的心理过程,因为他们觉得用伞是违反天意的,而马车夫则担心人们在雨天用伞可能会影响他的生意。不过,英国人很快从这种困惑中摆脱出来,不仅如此,他们对伞的感情似乎超过了任何民族,以致被称为“伞的王国”。

中国伞博物馆
中国伞博物馆( China Umbrella Museum)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烟雨江南,衍生出独特的伞文化,伞的审美、伞的诗意和伞的象征意蕴伴随这历史发展的车轮,碾压出一道独特的文化轨迹。

中国伞博物馆综合展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的博物馆,是世界首创的伞主题博物馆。

中国伞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411㎡,临时展厅建筑面积527㎡。坐落于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以拱宸桥为地标,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充满浓郁历史文化的博物馆群落,成为了杭州城北新人文景观。穿行于博物馆间,是一次枕着运河记忆流淌的、带着怀旧情怀的寻知之旅。

伞因雨而媚,中国伞博物馆和雨密不可分,馆内有多媒体演绎的虚拟雨景、小水雾等作为渲染,整个场馆以白墙灰瓦色调为主,让人回忆起戴望舒笔下,那个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姑娘。

博物馆还设有互动区,可为伞组装零件,画伞面,修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