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稻米

菲律宾的稻米生产对国家和经济的粮食供应很重要。 菲律宾是世界第九大稻米生产国,占全球稻米产量的2.8%。 菲律宾也是2010年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水稻生产
大米是最重要的食品,是全国的主要食品。 它在吕宋岛,西米沙鄢群岛,南棉兰老岛和中棉兰老岛广泛种植。 1989年,收获了近95亿吨的树苗。 1990年,palay被记录为农业增长27%和国民生产总值的3.5%。 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每公顷产量完全降低。 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种植和收获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菲律宾拉古纳LosBaños的全球水稻研究网络生产的高产水稻品种,作物整体增长。 总产量中“神奇”水稻的水平从1965年至1966年从无到有攀升,并在1981 – 82年攀升至第81位。 1983年,大米的平均收成从每公顷2.3吨(灌溉农场的2.8吨)上升。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尽管收获量很小,但该国与清洁大米出口国不同。

总产量
2010年,生产了近2070万公吨的阔叶(预制稻米)。 2010年,palay占农业总增加值的21.86%和GNP的2.37%。

2017年,水稻总产量达到该国年需求量的93%。 人口消耗了1170万吨大米。

历史

伊富高省Nagacadan水稻梯田。
从历史上看,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菲律宾的每公顷稻米产量普遍较低。

绿色革命
由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高产水稻品种的种植,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产量大幅增加。 “奇迹”大米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从1965 – 66年的零增加到1981 – 82年的81%。 平均生产力从1961年的每公顷1.23公吨增加到2009年的每公顷3.59公吨。

这场绿色革命伴随着化学投入的扩大使用。 在中央吕宋岛调查的农民中,每公顷施用的杀虫活性成分的数量从1966年到1979年增加了十倍,从每公顷不到0.1公斤增加到每公顷近1.0公斤。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数字减少了一半。 从那以后,使用量下降得更多,现在使用的杀虫剂水平略低于绿色革命开始之前的水平。

灌溉增长
政府还对该国的灌溉系统进行了重大扩建。 灌溉面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不足500,000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150万公顷,几乎是潜在可灌溉土地的一半。

在20世纪80年代,水稻生产遇到了问题。 1980 – 198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下降到0.9%,而前十五年的这一比例为4.6%。 稻米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所下降。 热带风暴和干旱,1980年代的总体经济衰退以及1983年至1985年的经济危机都导致了这种下降。

农作物贷款枯竭,农业投入价格上涨,价格下跌。 化肥和植物养分消耗量下降了15%。 农民受到债务上升和收入下降的挤压。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专门用于水稻生产的水产品在1980年代上半期平均每年下降2.4%,主要是边际非灌溉农场的下降。 结果,1985年是马科斯政权的最后一年,该国进口了538,000吨大米。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情况有所改善,进口的稻米数量较少。 1990年,该国经历了严重的干旱。 产量下降1.5%,迫使估计进口40万吨大米。

截至2018年,菲律宾已经获得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年度配额,限制私人大米进口,以保护当地农民,购买高达805,200吨大米,进口关税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