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中国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成立于1951年,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展览面积1800平方米。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研究的民族学博物馆。其中共有14种类型,包括生产工具,日用品,宗教器具,服饰,古代文物,文件和乐器等文物2万多件。其中,有大量优秀的服装和装饰品展示,反映出中国人无与伦比的人才和优良的纺纱,染整,鞣制,刺绣工艺。另外,没有缺少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宝藏,如史前陶器,东汉古铜像,佛像,唐卡,祖先形象,东巴圣经,明清时期的芭堤雅经文王朝。

民族文化博物馆在台湾保留了大量宗教用品和民族文物,在类似博物馆中占有质量和数量的领先地位。坚持为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民族文化博物馆举办了数十次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展览,积极展示文物收藏。特别是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是大批学生和公众接受爱国传统民族教育的二等课程。

中国民族大学(简称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北京海淀区国家级大学。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顶尖大学。它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同类大学之一。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年来发展迅速。 MUC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民族经济,区域经济学,宗教研究,历史,舞蹈,美术等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

在中央民族大学校园的西南角,有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建筑,正门上方“民族博物馆”(The Museum of Ethnic Cultures)五个闪闪生辉的大字,彰显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厚重历史,喜迎着八方来客。

始建于1951年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它是一座以全国56个民族的文物为主要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民族学专业博物馆。馆藏有各民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器物、服装、古器物、文献、乐器等14类、近2万多件(套)文物。其中,以各民族民间传统服装、装饰品居多,充分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在纺织、印染、刺绣、皮革鞣制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精湛技艺。此外,藏品中也不乏史前的彩陶罐、东汉的铜鼓和明清时期的佛像、唐卡、祖图、天路图、贝叶经、东八经等珍品,具有很高历史与艺术价值;新中国建国初期各族人民赠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也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馆收藏的台湾少数民族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包括《北方民族服饰文化展》、《南方民族服饰文化展》和《宗教文化展》等。专题展览有《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展》、《少数民族文字书法展》和《中国民族古文字和古籍陈列馆》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长期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积极利用馆藏文物,先后在北京、湛江、南戴河、昆明、澳门、日本、英国、韩国等地举办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展览数十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乌兰夫、杨静仁、朱镕基、王忠禹、习近平、刘延东、俞正声和西哈努克亲王、布托总理等外国元首曾来馆参观视察,并对博物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譬如,习近平主席在听完服饰厅的讲解之后,感慨地说道“长知识噢”。馆内举办的各类展览,已成为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接受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北京市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并获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授予的“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2010)”称号。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还承办国家重大纪念活动。譬如,2004年9月26—30日具体承办全国政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各民族服装服饰大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傅铁山,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丁光训、白立忱、阿布来提•阿布都热西提、李兆焯以及有关部委和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活动的开幕式。其间举办民族服饰展演12场,观众达6000多人次;民族服饰展览接待观众6000多人次,动态地展示宣传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又步入同类博物馆的前列。民族博物馆数字化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民族博物馆馆藏的征集、管理和服务的工作。2006年学校从“211工程”经费中投入20多万元,进行了“中央民族大学数字博物馆”一期工程建设。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网站建设和《台湾少数民族》展品的多媒体制作。二期工程为教育部“中国大学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二期)”《中央民族大学数字化博物馆》,经费12万元。本期工程以北方民族服饰和南方民族服饰两个展厅的展品为主要内容,通过三维互动和平面数字化等多媒体方式,实现200多件展品的网上虚拟参观浏览。2008年博物馆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数字民族博物馆》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资金为400万,此期工程对馆藏14大类2万余件文物进行影像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对500件精品进行三维图像处理,对3000件文物进行平面数字化处理。以上三期数字民族博物馆建设项目完成后,不仅使民族博物馆的文物管理由原始的手工和纸质媒介管理,转变为现代化数字管理,使文物的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达到国内博物馆文物管理先进水平,而且为文物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为进一步拓宽为教学、科研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渠道与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又于201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率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登陆“谷歌文化学院”(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迈出了接轨世界、向全球推广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开启全球跨时空虚拟展览时代。首批推出《北方民族服饰展》、《南方民族服饰展》、《少数民族头饰展》、《台湾少数民族器物展》等13个线上展览,均为中英双语展示。同时还提供线上360度展厅高清实景展示,让观众们可以虚拟游览整个博物馆;更有“十亿像素”(Gigapixel)超高清大厅丝毯图片欣赏,所有展品高清图片都可随意放大,便于普通观众和学术研究人员更深入地欣赏、研究展品的每一个细节。

未来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将着力于实体与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不断为观众们呈现中华民族之美,为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