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器对伊斯兰的影响

中国对伊斯兰陶器的影响涵盖了从至少公元8世纪到19世纪的一段时期。 中国陶瓷的这种影响必须从更广泛的背景来看待中国文化对伊斯兰艺术的重要性。

最早的交流

前伊斯兰与中亚的接触
尽管距离很远,但有证据表明亚洲东部和西南部与古代有某种联系。 西方对中国陶器的一些早期影响似乎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至4世纪。 一个东周红色陶器碗,装饰有滑动和镶嵌玻璃膏,现在在大英博物馆,被认为是模仿金属器皿,可能是外国血统。 外国的影响尤其被认为鼓励了东周人对玻璃装饰的兴趣。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接触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通过丝绸之路正式开放。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一个伟大的文化涌入使中国受益,体现在中国出现的外国艺术,新思想和宗教(特别是佛教)和新的生活方式。 艺术影响结合了丝绸之路上混杂的多种文化,特别是希腊化,埃及,印度和中亚文化,展现出强烈的世界主义色彩。

这种混合影响在6世纪中国北方的陶器中尤其明显,如北齐(550-577)或北周(557-581)。 在那个时期,高品质的高烧陶器开始出现,被称为“宝石型”,其中融合了佛教艺术的莲花,以及Sasanian设计的元素,如珍珠圆盘,狮子面具或音乐家和舞者。 这些陶瓷中最好的使用蓝绿色,黄色或橄榄色釉料。

早期伊斯兰时期
穆斯林和中国世界之间的直接接触标志着751年中亚的塔拉斯战役。 早在公元8世纪,穆斯林社区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特别是在广州和杭州等商业港口。

从9世纪开始,伊斯兰商人开始进口中国陶瓷,这是当时印度洋奢侈品贸易的核心。 这些异国情调的物品在伊斯兰世界中得到珍惜,也成为当地陶艺家的灵感来源。

中东陶器的考古发现可以追溯到8世纪,从唐代中国陶器(618-907)开始。 在今天的伊拉克以及今天的伊朗的尼沙布尔,在萨马拉和Ctesiphon发现了唐朝时期(618-907)的陶瓷遗迹。 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北方窑的瓷器,来自浙北粤窑的青瓷釉料和湖南省长沙窑的粗陶器。

中国陶器是伊斯兰土地上的礼物制造对象:伊斯兰作家穆罕默德·伊本·侯赛因 – 巴哈基于1059年写道,库拉桑州长阿里·伊本·伊萨向哈里发·哈希德,哈里发,20位中国人皇家瓷器,除了2000件其他瓷器之外,以前从未在哈里发的宫廷中使用过。

元明两代
到蒙古入侵中国时,西方向伊斯兰世界的大量出口贸易已经建立起来,伊斯兰试图在自己的玻璃器皿中模仿中国瓷器的尝试始于12世纪。 这些都不像韩国陶器那么成功,但最终能够为中国进口提供有吸引力的本地竞争。 中国的生产可以适应国外市场的偏好; 比中国市场想要的更大的青瓷菜肴更适合在中东地区举行王室宴会。 人们认为青瓷器具有通过出汗或破裂来检测毒药的能力。 大约1450年后,中国的青瓷器已经过时,而低质量的继续生产则用于出口。

在中国青花瓷的早期,伊斯兰市场显然尤其重要,这些瓷器似乎主要出口到明朝; 它被中国人称为“穆斯林蓝”。 再次,大型菜肴是出口风格,元蓝色和白色的浓密绘画装饰大量借用阿拉伯式花纹和伊斯兰装饰的植物卷轴,可能大多采取金属制品的风格,也为一些船只提供形状。 这种装饰风格被限制在蓝色和白色之间,并且在中国人自己喜欢的红色和白色彩绘商品中找不到。 使用的钴蓝本身是从波斯进口的,瓷器的出口贸易是由泉州的穆斯林商人的殖民地处理的,方便了景德镇巨大的陶器和南方的其他港口。

明朝开始之后很快就有了1368年的法令,禁止与外国进行贸易。 这不是完全成功的,必须重复几次,并继续赠送奢华的外交礼物,专注于丝绸和瓷器(1383年的19,000件瓷器),但它严重阻碍了出口贸易。 在1403年之后,这个政策在下一个皇帝的统治下得到了放松,但当时大大刺激了在伊斯兰世界中仿效中国风格的陶器的生产,这在几个国家已达到高质量水平(足以愚弄当代欧洲人)在许多情况下)。

伊斯兰教的生产经常模仿最新的中国风格,而不是元末和明初的风格。 反过来,中国陶艺家在16世纪初开始生产伊斯兰风格的一些物品,包括阿拉伯语混乱的铭文。 这些似乎是针对不断增长的中国穆斯林市场,也可能是那些希望跟上正德皇帝(1505-1521)与伊斯兰教调情的人。

演化

越窑陶器
岳氏起源于浙北地区的岳窑,位于绍兴附近的济源遗址,远古时代称为“越州”。 越吉具是从公元2世纪开始制造的,当时它包括一些非常精确的青铜器皿仿制品,其中许多都是在南京地区的墓葬中发现的。 在这个初始阶段之后,越吉逐渐演变成真正的陶瓷形式,成为真正的艺术表现媒介。 越吉的生产在6世纪停止,但扩展到浙江的各个地区,特别是在余姚县上林湖沿岸。

越吉具受到高度重视,并在9世纪被用作中国北方朝廷的贡品。 值得注意的是,它也被用于中国最受尊敬的陕西法门寺。 Yue ware早期出口到中东,在伊拉克Samarra发掘了Yue ware碎片,这是中国影响伊斯兰陶器,以及东亚,南亚以及东非的早期例子。 8世纪到11世纪。

三彩陶器
唐代时期的陶器碎片与9世纪的低烧多彩三色三彩釉料出口到伊拉克和埃及等中东国家,并在今天的伊拉克和今天的伊朗的尼沙布尔的萨马拉被挖掘出来。 。 这些中国风格很快被当地中东制造商采用。 复制品是伊拉克工匠在公元9世纪制作的。

为了模仿中国三才,在涂有白色滑爽和无色釉的容器顶部使用铅釉。 然后根据滑动技术将有色铅釉溅到表面上,在那里它们扩散和混合。

形状也被模仿,例如在9-10世纪在伊拉克复制的中国唐代陶瓷和银器中发现的叶状菜肴。

相反,许多中亚和波斯的影响在中国三彩商品的设计中起作用:中亚战士的照片,代表中亚音乐家的场景,中东地区的花瓶形状。

白色陶器
在三彩时期之后不久,中国白陶陶瓷也进入了伊斯兰世界,并立即被复制。 中国的白色瓷器实际上是瓷器,发明于9世纪,并使用高岭土和高温烧制,但伊斯兰工厂无法复制其制造。 相反,他们制造了具有所需形状的精美陶器碗,并用添加锡的不透明的白色釉覆盖它们,这是锡玻璃的早期例子。 中国的形状也被复制,似乎是为了通过中国制造的商品。

在12世纪,伊斯兰制造商进一步发展了石膏技术,以获得接近中国瓷器硬度的硬质体。 这种技术一直使用到18世纪,当时欧洲人发现了中国高烧瓷器的技术。

青瓷器皿
中国时尚的绿色陶器或青瓷器皿也被传播到伊斯兰世界,在那里它使用与中国使用的绿松石上釉和鱼图案相同的产品。

蓝色和白色的陶器
钴蓝装饰技术似乎是在9世纪通过白瓷装饰实验在中东发明的,而蓝白色器皿的技术是在14世纪在中国发展起来的。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的蓝色和白色商品也融入了伊斯兰设计,就像一些马穆鲁克黄铜作品被转换成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设计。 随后,中国的蓝白色瓷器在中东地区变得非常受欢迎,中东地区和伊斯兰地区都存在。

从13世纪开始,中国的图案设计,如飞鹤,龙和莲花也开始出现在近东的陶瓷产品中,特别是在叙利亚和埃及。

14或15世纪的中国瓷器通过礼物或战争战士传播到中东和近东,尤其是奥斯曼帝国。 中国的设计对土耳其伊兹尼克的陶器制造商极具影响力。 特别是明代的“葡萄”设计非常受欢迎,并在奥斯曼帝国下被广泛复制。 被称为Kubachi洁具的波斯陶器的风格也吸收了来自中国的影响,模仿了青瓷和明代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