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收藏系列,大英博物馆

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是他在伦敦收藏的中国陶瓷及相关商品。 该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学习和教学。 该系列包括1700件宋,元,明,清陶瓷,大多是瓷器,从10世纪到18世纪,“高品质的中国味宋,明,清陶瓷”,正如大英博物馆所说。 它专注于为朝廷建造的陶瓷,包括罕见的汝和关氏器具和两个重要的元朝青花瓷寺庙花瓶(“大卫花瓶”),最古老的青花瓷器,从1351年开始广告

它还拥有一个与中国艺术相关的大型西方和东亚图书馆。 1950年,该系列被送到伦敦大学,直到2007年才在戈登广场的一所房子里展出。 自2009年以来,它已在大英博物馆的一个单独的画廊95室展出,并在那里长期借款。 珀西瓦尔已经向大英博物馆捐赠了几件作品。

中国陶瓷(95室)
Sir Joseph Hotung陶瓷研究中心
Percival Sir David先生

瓷器最早是在公元600年左右在中国生产的。普通粘土巧妙地转变为美丽的物体,吸引了整个历史和全球人们的想象力。

中国陶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陶瓷,是为朝廷,国内市场或出口而制造的。 Percival David爵士大多收集了帝国品质或中国传统口味的物品。

在这个拥有近1,700件物品的画廊中,有世界上最好的中国陶瓷,可以追溯到3世纪到20世纪。 有些是独特的创作,而有些则是一次批量生产几百件。 技术创新和区域原材料的使用意味着中国陶瓷在视觉上是多样化的。

斐西瓦乐·大维德
Percival Sir Victor David Ezekiel David,第二代男爵(1892年7月21日 – 1964年10月9日)是孟买出生的英国金融家,最着名的是中国陶瓷的学者和收藏家。 他还成立了一系列中国邮票和邮政历史,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邮票之一。

在1920年结婚后,大维德开始收集中国艺术,并学习汉语。 他于1923年首次访问中国,并对中国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大部分余生投入到他们的学习和收藏中。 他于1930年加入东方陶瓷学会,然后在伦敦举办展览。 他翻译了曹昭的十四世纪明代手册“葛谷尧伦”。 这是作为中国鉴赏家出版的:Ko Ku Yao Lun,古代的基本标准。 (Faber&Faber,1971)。

1925年,大维德应邀协助设计一个在紫禁城内举办的宫廷艺术珍宝展。他不但自费赞助这一展览的部分装置费用,并出版图录获得巨大成功。1927-1928年,他回到北京,当时谣传慈禧太后在1901年出宫时将一批内府秘藏珍宝抵押给北京的盐业银行。大维德爵士设法从中买到40多件瓷器珍品,分三次运至伦敦。1930-1931年,他在继续协助清宫清点、组织和举办各种皇家珍宝艺术展览的同时,通过各渠道庋集到近1700件陶瓷和一卷清宫御制古玩图,年份跨越公元十至十八世纪,迄今仍然是两个故宫博物院以外最大最全面的单体收藏。

自从购得盐业银行的清宫旧藏后,大维德开始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他对收藏的每件器物包括其流传过程都做了相关考证,并将器物上的款识翻译成英文。1934年由霍蒲孙(Robert Lockhart Hobson)编著的《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中每件器物详细的说明文字都是由其亲自提供。1929年他在《东方艺术》杂志(《Eastern Art》)上发表了《论秘色窑》(《Some Notes on Pi-se Yao》),1933年、1936年又分别在《东方陶瓷学会会刊》(《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上发表了《项元汴历代名瓷图谱》(《Xsiang and His Album》)和《论汝窑》(《A Commentary on Ru Ware》)等文章。大维德又在1936年为东方陶瓷学会撰写《汝窑评鉴 – Commentary on Ju Ware》一文时发现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他深感原文作者的情怀,遂将三卷十三论的《格古要论》及后经明人王佐增编至十三卷的《新增格古要论》翻译成英文,取名《中国式鉴赏 – Chinese Connoisseurship》,该书最终在大维德去世后的1971年出版。

1941年12月大维德夫妇在去印度途中取道上海,当时正值珍珠港事件爆发,夫妇被日本兵关押了9个月。关押期间,他患上后来导致其全身瘫痪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对生命以及收藏归属的担忧,促成大维德的另一个决定,即向伦敦大学捐赠他的图书馆与全部藏品,取名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于1952年6月10日正式开放。1950年,大维德获得伦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英国古物学家协会的一员,并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大英博物馆,伦敦,英国

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的布卢姆斯伯里地区,是一个致力于人类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公共机构。 它的永久藏品大约有800万件作品,是大英帝国时代广泛采购的最大和最全面的作品之一,记录了从开始到现在的人类文化故事。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主要基于医生和科学家汉斯·斯隆爵士的收藏。 该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首次在当前建筑物的Montagu House向公众开放。 它在接下来的两个半世纪中的扩张主要是由于英国殖民化的扩大,并导致了几个分支机构的建立,第一个是1881年南肯辛顿的大英博物馆(现在简称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1973年,1972年的“英国图书馆法”将图书馆部门与大英博物馆分开,但它继续在同一个阅览室内建立现已分离的英国图书馆,直到1997年建成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一个非部门的公共机构赞助由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以及与英国所有其他国家博物馆一样,除贷款展览外,它不收取任何入场费。

2013年,博物馆接待了创纪录的670万游客,比上一年增长了20%。 包括“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生死”和“冰河时代艺术”在内的热门展览被认为有助于增加游客的数量。 计划于2014年9月宣布,与公众成员一起重建整个建筑以及视频游戏Minecraft中的所有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