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航站楼

机场航站楼(Airport terminal)是机场的建筑物,乘客在地面交通工具和允许他们登机和下机的设施之间转移。

在航站楼内,乘客购买机票,转移行李,并通过保安。 提供进入飞机(通过大门)的建筑物通常被称为大厅。 然而,术语“终端”和“大厅”有时可互换使用,这取决于机场的配置。

较小的机场有一个终端,而较大的机场有几个终端和/或大厅。 在小型机场,单一航站楼通常提供终端和广场的所有功能。

一些较大的机场有一个终端通过人行道,天桥或地下隧道连接到多个大厅(如丹佛国际机场,模仿亚特兰大,世界上最繁忙的)。 一些较大的机场有一个以上的航站楼,每个航站楼都有一个或多个大厅(如纽约的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 还有其他较大的机场有多个终端,每个终端都包含一个大厅(如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的功能。

根据Frommers的说法,大多数机场航站楼都是以平面风格建造的,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的混凝土箱子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通常让位于玻璃箱,最好的航站楼模糊地结合了“灯”的概念。 “和”空气“’。 然而,巴格达国际机场等一些建筑物具有巨大的地位,而其他一些则被认为是建筑杰作,例如巴黎附近的戴高乐机场1号航站楼或纽约肯尼迪机场的5号航站楼。 一些设计旨在反映特定区域的文化,一些例子是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国际太阳港的终端,其设计采用由建筑师John Gaw Meem推广的Pueblo Revival风格,以及BahíasdeHuatulco的终端位于墨西哥瓦哈卡州瓦图尔科的国际机场,其中有一些相互连接形成机场航站楼的palapas。

设计
由于乘客飞行的迅速普及,许多早期的终端建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 1940年的一个幸存的例子是休斯顿市机场航站楼。 早期的机场航站楼直接通往停机坪:乘客可以步行或乘坐公共汽车前往他们的飞机。 这种设计在小型机场中仍然很常见,甚至许多大型机场都有“公交车门”,以容纳主航站楼以外的飞机。

码头
码头设计采用狭窄的小型建筑物,两侧都悬挂着飞机。 一端连接到票务和行李领取区域。 码头提供高飞机容量和简单的设计,但往往导致从登机柜台到登机口的距离很长(在关西国际机场或里斯本波特拉机场1号航站楼的情况下高达半英里)。 大多数大型国际机场都有码头,包括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拉纳卡国际机场,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伦敦希思罗机场,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穆塔拉穆罕默德国际机场,尼诺阿基诺国际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梅里达国际机场,曼谷国际机场,马萨特兰国际机场,贝鲁特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阿拉玛伊克巴尔国际机场,蒂华纳国际机场,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新德里,盐湖城国际机场,劳德代尔堡 – 好莱坞国际机场,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国际机场,孟买和迈阿密国际机场。

卫星终端
卫星终端是与其他机场建筑分离的建筑物,因此飞机可以在其整个圆周上停放。 第一个使用卫星终端的机场是伦敦盖特威克机场。 它使用地下人行隧道将卫星连接到主终端。 这也是洛杉矶国际机场的首次设置,但后来改为码头布局。 第一个使用自动人员将主终端与卫星连接起来的机场是坦帕国际机场,这是今天的标准。 其他示例包括以下内容:

巴黎戴高乐机场(1号航站楼),日内瓦国际机场和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南航站楼)设有圆形卫星终端,通过人行道相连。
Lisbon Internacional Airport(2号航站楼)设有一个小型矩形卫星终端,提供免费班车服务(1号航站楼每10分钟一班)。
奥兰多国际机场和匹兹堡国际机场拥有多码头卫星终端。
布鲁塞尔机场的A号码头通过地下隧道和人行道与主楼相连。
苏黎世机场的中场航站楼(E大厅)通过地下Skymetro与主航站楼相连。
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6号码头(北航站楼)通过世界上最长的滑行道桥连接到主航站楼。
在波士顿的洛根国际机场,A航站楼有两段大门,其中一扇是由地下通道连接的卫星终端。
丹佛国际机场,辛辛那提/北肯塔基国际机场和哈兹菲尔德 – 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都有通过中央通道连接的线性卫星终端。 线性卫星终端由自动人员连接。 亚特兰大被称为飞机列车。 在亚特兰大和辛辛那提机场,地下移动人行道也连接线性卫星终端。
在奥黑尔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包括B和C大厅。大厅B毗邻机场道路,并在空侧设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乘客登机手续,行李领取和安检土地以及飞机大门,而C大厅则是卫星建筑由地下人行道连接,点亮霓虹灯表演,以及通风和极慢节奏的联合主题音乐“蓝色狂想曲”。
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有一个主要航站楼,有三个线性卫星终端,全部通过一个自动化的人员移动器连接到主终端。 机场目前正在扩建,增加了另一座卫星建筑。
吉隆坡国际机场有一个十字形卫星终端,用于国际航班。
坎昆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是一个不规则的航站楼,有两个大厅,主楼和卫星楼,后者是卫星终端。
在乔治布什国际机场,C航站楼由北大厅和南大厅组成,由中央大楼连接,联合航空公司在那里设有旅客登机,行李领取和地面交通。 端子A和B由类似的设计组成。
西雅图 – 塔科马国际机场有两个由自动人员连接的矩形卫星终端。
卡拉奇的真纳国际机场有一个主要航站楼,分为两个大厅:用于国际航班的真纳东卫星广场和用于国内和国际航班的真纳西卫星广场。 两个卫星大厅都通过人行道连接到主要终端。
拉斯维加斯的麦卡伦国际机场有一个名为Concourse D的X形卫星终端,由两个自动人员连接 – 一个来自1号航站楼(包括A,B和C大厅),另一个来自3号航站楼(其中包括大厅E)。 此外,尽管作为1号航站楼的一部分,Concourse C通过自动人员移动器连接到终端的其余部分。 D大厅通过地下通道与3号航站楼相连,该通道仅用于国际到达。
马里亚诺埃斯科韦多国际机场是墨西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卫星终端的机场。 A航站楼通过地下隧道从主楼连接到卫星大楼。
伦敦希思罗机场的5号航站楼有两个卫星终端,5B和5C,通过地下人员移动连接。
阿布扎比国际机场
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有一个名为T3G的卫星终端,由庞巴迪英诺米APM 100连接。
马德里 – 巴拉哈斯机场有一个名为T4S的线性卫星终端,它通过一个自动化的人员移动器连接到4号航站楼的主楼。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的两个中场终端都使用这种设计,AwayTrain和A大厅通过移动休息室服务将A,B和C大厅连接到主要终端。 从主航站楼到B大厅还有一条地下通道。
慕尼黑机场有一个卫星终端,名为Satellite Terminal 2(德语中通常称为“der Satellit”),通过地下自动人员移动器连接到2号航站楼。
达拉斯 – 沃斯堡国际机场的E航站楼设有一个小型卫星广场,可通过地下人行道进入。 E航站楼目前有9个登机口,但是在2018年4月,DFW机场和美国航空公司宣布,9个主线大门将转换为15个区域登机口,同时更新内部装置,如地毯,电梯,自动扶梯和移动走廊。 美国计划在2019年春季完成整修并完全搬入码头。

半圆形端子
一些机场使用半圆形终端,一侧停放飞机,另一侧停放汽车。 这种设计可以为乘客提供长距离行走,但大大缩短了登机手续和飞机之间的行程时间。 围绕这一模型设计的机场包括戴高乐机场(2号航站楼),Chhatrapati Shivaji国际机场,孟买(旧航站楼2),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首尔仁川国际机场,雅加达Soekarno-Hatta国际机场(1号和2号航站楼) ),多伦多皮尔逊机场,堪萨斯城机场,内罗毕的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里约热内卢 – 加利昂国际机场和札幌新千岁机场。

其他
一种较为罕见的终端设计是移动休息室,乘客在大型车辆中从大门运输到飞机,直接停靠在航站楼和飞机上。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墨西哥城国际机场和米拉贝尔国际机场都采用了这种设计。

混合布局也存在。 旧金山国际机场和墨尔本机场使用混合码头 – 半圆形布局和其余的码头布局。

通用设施
通用设施或终端设计不允许航空公司拥有自己的专有登机柜台,登机口和IT系统。 相反,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重新分配值机柜台和登机口。

记录
2008年10月14日,迪拜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位于阿联酋迪拜,面积超过(1,713,000平方米),载客量超过6,00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航站楼。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大型机场航站楼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986,000平方米),卡塔尔多哈哈马德国际机场(600,000平方米),首尔仁川国际机场主航站楼(594,000平方米),航站楼1个香港国际机场(570,000平方米),曼谷素万那普机场(563,000平方米),昆明长水国际机场(548,300平方米)巴塞罗那机场1号航站楼(546,000平方米),以及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印度(502,000平方米)。

地面运输
许多中小型机场都有一条单独的两车道或三车道单向环路,当地的私家车和公共汽车都会使用它来下车和接载乘客。

国际机场可能有两条分级的单向环路,一条用于离港,一条用于到达。 它可能通过区域铁路,轻轨或地铁直接连接到最近的主要城市的市中心或中央商务区。 最大的机场可能与最近的高速公路有直接连接。 机场交通将有终端周围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 香港国际机场的空侧有渡轮码头,可以往返中国大陆和澳门,而不需要通过香港的出入境管制。

区域
安检前

值机柜台
零售商店和餐馆
行李领取

安检后

免税店
零售商店和餐馆
机场贵宾室
机场海关